[实用新型]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9469.1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55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彧妤;李静;康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31 | 代理人: | 李宏伟 |
地址: | 71006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胸腔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管。
背景技术
在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工作中,需定时挤压引流管,保证引流管通畅,尤其在引流液为血性液时,需每1—2小时挤压管路1次。具体操作方式为:双手握住引流管l0~15cm处,双手前后相接,一手手心向上,贴近胸壁,将引流管置于指腹与大鱼际之间,另一手在距前面一只手的下端4—5cm处阻断引流管,前面的手高频快速用力地挤压引流管,随后两只手同时松开,利用引流管内液体或空气冲击将堵塞引流管的血凝块或组织块冲出,如此反复。
上述方式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引流管具有一定的弹性,手指并不能很好的阻断引流管,并且,在挤压引流管时,不能很好的将管内空气排出,需要挤压多次才有效果,给护理工作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方便使用,且挤压效果好的引流管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在护理过程中存在效率低、不方便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管体、引流端、插入端、第一挡环、第二挡环、弹性夹、滑动管夹、夹头、手柄、座体、上盖、压盖、导柱、挡块、弹簧、通孔、上滚条、下滚条和容置腔,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引流端和插入端,所述第一挡环、第二挡环固定设于管体的外壁上,所述弹性夹和滑动管夹设于第一挡环和第二挡环之间,所述弹性夹包括夹头和手柄,所述管体设于左右两处夹头之间,所述座体的顶部设有上盖,所述座体的两侧壁上开设有容置腔,且容置腔内设有弹簧,所述上滚条的两端插入容置腔内,所述挡块设于容置腔的顶部,所述挡块的顶部与导柱相连接,所述座体和上盖围成一个矩形的通孔,所述管体设于通孔中。
优选的,所述夹头和手柄连接处设有弧形折弯。
优选的,所述下滚条固定安装于通孔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导柱的顶部设有压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胸腔闭式引流管对传统的采用双手疏通的方式进行改进,通过在管体上设置弹性夹和滑动管夹,使对胸腔闭式引流管的疏通工作变得简单、易操作,采用该胸腔闭式引流管进行疏通时,气密性好,仅需一次即可完成疏通,大大提高疏通的效率,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并且,使用该胸腔闭式引流管进行疏通,可加大胸腔闭式引流管负压,引流出不太坚固的血凝块或凝固的纤维素,有效提高引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弹性夹呈张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弹性夹呈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滑动管夹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体,2、引流端,3、插入端,4、第一挡环,5、第二挡环,6、弹性夹,7、滑动管夹,8、夹头,9、手柄,10、座体,11、上盖,12、压盖,13、导柱,14、挡块,15、弹簧,16、通孔,17、上滚条,18、下滚条,19、容置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管体1、引流端2、插入端3、第一挡环4、第二挡环5、弹性夹6、滑动管夹7、夹头8、手柄9、座体10、上盖11、压盖12、导柱13、挡块14、弹簧15、通孔16、上滚条17、下滚条18和容置腔19,管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引流端2和插入端3,第一挡环4、第二挡环5固定设于管体1的外壁上,弹性夹6和滑动管夹7设于第一挡环4和第二挡环5之间,弹性夹6包括夹头8和手柄9,管体1设于左右两处夹头8之间,座体10的顶部设有上盖11,座体10的两侧壁上开设有容置腔19,且容置腔19内设有弹簧15,上滚条17的两端插入容置腔19内,挡块14设于容置腔19的顶部,挡块14的顶部与导柱13相连接,座体10和上盖11围成一个矩形的通孔16,管体1设于通孔16中。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夹头8和手柄9连接处设有弧形折弯,使夹头8与手柄9连接处形成一个弧形的紧缩部,将管体1固定在紧缩部内,对弹性夹6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防止弹性夹6掉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未经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94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盘
- 下一篇:一种胃液负压瓶床旁固定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