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金属一体化结构的双工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9526.6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2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伟;郑炳龙;林景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1/20 | 分类号: | H01P1/20;H01P1/208;H01Q1/3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李君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金属 一体化 结构 双工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工天线,尤其是一种基于金属一体化结构的双工天线,属于无线通信领域。
背景技术
双工天线是现代通信系统中发射端和接收端必不可少的器件,它除了起到接收、发送信号之外,还对信号起分离作用,让有用的信号尽可能无衰减的通过,对无用的信号尽可能大的衰减抑制其通过,可以实现双路信号的滤波、发送和接收。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信号间的频带越来越窄,这就对天线的规格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工天线具有高的频率选择性、低插损、功率容量大、性能稳定等优点而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许多学者对双工天线产生频带隔离、频带选择性、辐射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调节双工、天线性能和双工与天线的搭配来实现良好的双工天线性能。
据调查与了解,已经公开的现有技术如下:
2016年,Chu-Xu Mao提出了一种微带双工天线结构。结构通过集成双工器和双频patch天线,实现一个良好的双工天线性能,它利用开口环组成2个通道滤波器,每个通带为3模滤波器,然后利用加载枝节来实现两个通道滤波器的整合,实现一个双工馈电,然后通过利用在地板开出缝隙实现馈电电路和双频天线的一个耦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的一种基于金属一体化结构的双工天线,该双工天线可以实现双工滤波及良好的天线辐射性能,利用多模的理论,天线辐射带宽大,频率选择性好,同时它具有体积小、设计简单、易加工、性能好等优点,能够很好的满足现代通讯系统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基于金属一体化结构的双工天线,包括第一金属谐振腔体、第二金属谐振腔体、第一导体组件、第二导体组件、金属天线腔体、第一探针和第二探针,所述金属天线腔体的顶部开口,其余部分封闭;
所述第一金属谐振腔体和第二金属谐振腔体分别位于金属天线腔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金属谐振腔体内嵌第一金属板,所述第二金属谐振腔体内嵌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上均开有槽线;
所述第一导体组件固定在第一金属谐振腔体的左壁上,并与第一金属板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导体组件固定在第二金属谐振腔体的右壁上,并与第二金属板的右端连接;
所述第一金属谐振腔体的右壁与金属天线腔体的左壁之间开有第一圆形通孔,所述第二金属谐振腔体的左壁与金属天线腔体的右壁之间开有第二圆形通孔;所述第一探针的一端穿过第一圆形通孔中心后与第一金属板的右端连接,另一端悬空,且位于金属天线腔体内;所述第二探针的一端穿过第二圆形通孔中心与第二金属板的左端连接,另一端悬空,且位于金属天线腔体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金属板上的槽线和第二金属板上的槽线均为矩形槽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金属板上的槽线和第二金属板上的槽线均有两个,第一金属板上的两个槽线左右对称,第二金属板上的两个槽线左右对称。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体组件由第一同轴外导体和第一同轴内导体组成,所述第一同轴外导体固定在第一金属谐振腔体的左壁上,所述第一同轴内导体的一端与第一同轴外导体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金属谐振腔体的左壁后与第一金属板的左端连接;
所述第二导体组件由第二同轴外导体和第二同轴内导体组成,所述第二同轴外导体固定在第二金属谐振腔体的右壁上,所述第二同轴内导体的一端与第一同轴外导体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金属谐振腔体的右壁后与第二金属板的右端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同轴外导体采用第一SMA接头,所述第一同轴内导体采用第一耦合杆,所述第一SMA接头的末端与第一耦合杆的一端焊接;
所述第二同轴外导体采用第二SMA接头,所述第二同轴内导体采用第二耦合杆,所述第二SMA接头的末端与第二耦合杆的一端焊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SMA接头和第二SMA接头上分别设有四个通孔,所述第一金属谐振腔体的左壁和第二金属谐振腔体的右壁上分别开有四个螺纹孔,第一金属谐振腔体左壁上的四个螺纹孔与第一SMA接头的四个通孔相对应,第二金属谐振腔体右壁上的四个螺纹孔与第二SMA接头的四个通孔相对应,通过螺钉穿过通孔后与螺纹孔配合将第一SMA接头固定在第一金属谐振腔体的左壁上,以及将第二SMA接头固定在第二金属谐振腔体的右壁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金属谐振腔体和第二金属谐振腔体均为矩形金属谐振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95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