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置式储气井端口检测导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0268.3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1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晋;徐晓丹;任毅;丁春雄;刘飞;何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S15/08 | 分类号: | G01S15/0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12 | 代理人: | 黄明哲,朱戈胜 |
地址: | 21100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气井 端口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声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置式储气井端口检测导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CNG加气站主要为城市公共交通提供气源,建于人口稠密的城市。储气井是竖向埋设于地下且井筒与井壁间采用水泥浆进行全填充封固、用于储存压缩气体的管状设施,属于固定式压力容器类别、高压容器品种。储气井由井筒、井口装置、井底装置组成。储气井工作是一个循环充气和放气的过程,主要承受交变内压载荷,压力范围一般在10~25MPa之间,压力波动大于20%,设计压力循环总次数一般为25000次。储气井材料为高强钢,有螺纹连接和截面变化,所以设计时采用了疲劳分析。尽管由于储气井深埋于地下,其优点是安全度高,爆炸风险小,但仍存在包括失稳、疲劳、腐蚀(包括介质腐蚀和环境腐蚀)、刚性失效(螺纹密封失效)等损伤倾向,也会发生井筒爆裂冲出地面的严重事故。由于加气站的储气井具有大储量、高压力、高频率且大幅度压力变化等特点,因此对CNG加气站储气井储的定期检验非常重要。
目前定期检验的主要设备是井筒壁厚腐蚀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阵列式或旋转式超声波探头系统进行井筒壁厚检测,如图1所示。检测时需要将超声波探头系统与储气井的井筒壁距离相对稳定,超声波探头系统位置由扶正器来确定。超声波探头系统只有放置入井筒一定深度(1.5-2m)后,超声波探头的三组扶正器才能支撑在管壁上,此时超声波探头的位置相对管壁距离才能够稳定,才能可以开始检测。那么离井口深度1.5-2米的井筒便成为检测盲区,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中采用在储气井井口安装导程装置,如申请号:2016203091261,名称储气井端口导程装置及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控制装置3、绞车4、电缆光缆、地滑轮5、天滑轮6、检测探头7和辅助移动设备2;对储气井进行超声波检测时,将储气井端口导程装置1设置在待检测储气井井口,将控制装置3、绞车4、地滑轮5固定在地面上,天滑轮6通过辅助移动设备3悬挂于待检测储气井井口正上方,导程装置与储气井同轴设置,当需要检测储气井上部距井口1.5-2米的盲区时,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绞车向上提升超声波探头系统,使超声波探头系统的上部位于储气井端口导程装置的圆筒框架中,且上部的扶正器卡设于储气井端口导程装置导轨的卡槽中,下部位于储气井的盲区,保证超声波探头能够检测到盲区的井筒厚度,达到对储气井壁厚测量的全覆盖,为储气井的安全使用提供有力的检测措施。但是,导程装置的结构固定,针对不同尺寸的储气井需要不同的导程装置,成本高,操作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式储气井端口检测导程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储气井上部距井口1.5-2米的盲区井筒检测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置式储气井端口检测导程装置,包括:
圆筒,所述圆筒用于在其内腔中设置检测探头,圆筒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用于紧固检测探头的卡爪,检测探头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壳体、六角螺母、套筒、电机和超声波检测端,其中壳体、六角螺母、套筒、电机轴之间固连,进行储气井井壁厚度检测时通过卡爪抓紧六角螺母和套筒,使检测探头与圆筒固定为一体,且检测探头的电机轴与圆筒同轴;所述圆筒的筒壁上开设有检测窗口,检测窗口的位置与超声波检测端相对应;圆筒的下端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上设置内螺纹;
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上设置有外螺纹,中心轴设置位于圆筒的下端,且与连接块螺纹连接,中心轴与圆筒同轴设置;所述中心轴上套设有至少一个扶正部件,每个扶正部件包括上环、下环和至少三个连杆机构,上环、下环套设在中心轴上,多个连杆机构沿周向均布在上环、下环上,每个连杆机构包括一个摆杆和一个连接杆,摆杆的一端铰接在下环的外缘上,连接杆的一端与上环的外缘铰接,摆杆与连接杆铰接;当扶正部件的数量为一个时,下环与中心轴下端固定连接,上环与中心轴活动式连接;当扶正部件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时,距离圆筒最远的一个扶正部件的下环与中心轴固连,该扶正部件的上环,以及其他扶正部件的上环、下环均与中心轴活动式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未经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02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