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座椅的防下潜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1985.8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7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洋;潘如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福林国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42 | 分类号: | B60N2/42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107 | 代理人: | 黄华 |
地址: | 31805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座椅 下潜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的防下潜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汽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的日益重视,乘员下潜导致的潜在伤害风险也越来越受关注;2015版C-NCAP评价规程中规定:当碰撞过程中,若因安全带或座椅等因素导致假人骨盆发生单侧下潜,则减去0.5分;发生双侧下潜,则减去1分。第二排假人下潜现象通过假人髂骨受力情况来进行判断:在假人骨盆向前,髂骨受力减小阶段,在持续1ms时间范围内,若髂骨力减小速率大于1000N/ms,判断发生了下潜;在骨盆回弹阶段,若减小速率大于1000N/ms,但此时髂骨力小于2400N的情况除外。目前,大多数汽车第二排座椅均无刚性座盆结构,仅为发泡坐垫。第二排座椅的该结构特点对乘员的束缚作用减弱,在正面碰撞过程中,乘员髋部受惯性作用前移,压迫座椅座垫受力变形,由于第二排座椅无刚性座盆结构,使得座垫变形严重,导致第二排乘员出现下潜问题。因此仅从第二排座椅的角度出发进行第二排乘员保护的性能开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新技术的设计应用解决第二排乘员保护的问题。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3580705U,公开日:2014-05-07)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防下潜支架,由设有汽车座椅骨盆内的支撑梁构成;该支撑梁顶部为前端离车身地板距离大于后端离车身地板距离的顶部斜板;该支撑梁侧部为顶端和顶部斜板前后端分别连接底端和车身地板或汽车横梁连接的前防下潜作用板及后防下潜作用板。
如果简单的在车辆第二排座椅座垫下部增加防下潜支架或增加第二排座椅的座盆骨架结构,不但使座椅重量较无刚性座盆结构的座椅重约2-3倍,不符合设计车型的减重要求,而且还会带来异物感,大大降低第二排座椅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座椅的防下潜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保证汽车第二排座椅舒适性的同时提高座椅的防下潜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汽车座椅的防下潜结构,汽车包括车身地板,汽车座椅包括座垫,所述座垫设置在所述车身地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下潜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座垫与所述车身地板之间的夹层,所述夹层采用EPP材料制成,所述车身地板上具有弧形凹槽,所述夹层的一侧具有与所述弧形凹槽相匹配的弧形凸面,所述弧形凸面贴合在所述弧形凹槽内且所述夹层的另一侧与所述座垫固连。
其工作原理如下:本技术方案中座椅通过夹层固定于车身地板上,综合考虑假人髋部的运动轨迹及车身地板上表面的几何形状,设计防下潜结构的上、下表面的几何形状。由于夹层的下表面与车身地板直接贴合,故其下表面的形状由后地板上表面的形状决定;考虑夹层的防下潜功能,夹层与车身地板通过弧形凹槽和弧形凸面接触连接,保证座垫与车身地板的牢固衔接,并有效地解决碰撞过程中乘员下潜问题,保证碰撞过程中乘员腿部柔性接触,充分吸收并缓冲碰撞能量,有效防止下潜;本技术方案中设计的防下潜结构,由于没有增加额外的硬质结构,不会给乘员带来明显的凸起或异物感,从而能够保证乘坐的舒适性。
另外,本技术方案中设计的防下潜结构与汽车座椅能够同步并行开发,不影响座椅的开发周期,有效地缩短了优化时间、减少了验证试验的次数,开发周期较现有技术方案缩短了1-2个月。改进后的座椅总体重量相对较轻,有利于整车减重,满足汽车的轻量化要求。
在上述的汽车座椅的防下潜结构中,所述夹层的一侧还具有连接平面,所述连接平面位于所述弧形凸面靠近汽车车尾的一侧,所述连接平面与所述车身地板相连接。夹层稳定的连接车身地板和座垫,保证座椅防下潜结构在假人向前、向下移动时对假人髋部束缚作用,同时能够充分的吸收通过假人髋部传递的碰撞能量。
在上述的汽车座椅的防下潜结构中,所述弧形凹槽靠近汽车车头部分的曲率大于弧形凹槽靠近汽车车尾部分的曲率。结合人体工程学以及受力分析的考虑,要保证座垫及夹层与车身底板连接牢固的同时,能够尽快的克服缓冲碰撞能量。
在上述的汽车座椅的防下潜结构中,所述夹层包括平整部和弯曲部,所述平整部和弯曲部连为一体;所述弧形凸面位于所述弯曲部的底部,所述连接平面位于所述平整部的底部,所述平整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弯曲部的厚度。假人髋部移动至相对较硬的夹层时,夹层变形量相对较小,阻止假人髋部继续向前、向下移动;防止下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福林国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福林国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19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房车驾驶座椅卧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头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