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和净水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4449.3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05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秦利利;周栋;李一然;周瞾;杨勇;张量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11522 | 代理人: | 惠磊 |
地址: | 5190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渗透 元件 净水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和净水设备。
背景技术
反渗透膜元件是净水机中的核心部件,目前采用的反渗透膜元件多采用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包括中心管和卷绕在中心管上且与中心管连通的反渗透膜。
为了不断地提高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对水的净化效果,人们对其进行了很多改进,但是这些改进中反渗透膜元件的进出水方式可以总结为一下几种:原水从中心管进入,淡水从膜元件的端面或者侧面流出,浓水从膜元件的侧面或者端面流出;原水从膜元件的端面进入,淡水从中心管中流出,浓水从膜元件的另一端面流出。上述这两种方式中,原水在膜元件中的最大行程为进水流道的长度,虽然能够满足目前的需要,但是随着水资源的紧缺,人们希望进一步提高反渗透膜元件的净化效率,从相同体积的原水中净化出更多的淡水。
同时,目前的反渗透膜元件需要较频繁地清理反渗透膜上的杂质,甚至有时需要较频繁的更换净水机上的反渗透元件,降低了使用效率,也提高了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和净水设备,通过对现有技术中的反渗透膜元件进行改进,延长原水在膜元件中停留时间,使得更多的原水被净化进而提高了淡水的回收率。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包括管体上带有进水孔的中心管和缠绕在中心管上的反渗透膜片组,所述反渗透膜片组包括正面对折的反渗透膜片,反渗透膜片的正面夹层形成进水流道,反面夹层形成与中心管相通的产水流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水流流向将进水流道在中心管的轴向上分为相连通的原水侧进水流道和浓水侧进水流道的分隔结构,原水从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侧面流入所述原水侧进水流道,浓水从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侧面流出所述浓水侧进水流道。
优选地,所述原水侧进水流道和浓水侧进水流道在靠近中心管的位置处连通。
优选地,所述分隔结构包括设置在进水流道中并且沿着进水流道远离中心管的一侧向靠近中心管的一侧延伸的第一防水胶带,所述原水侧进水流道与浓水侧进水流道在第一防水胶带靠近中心管的一端连通。
优选地,所述分隔结构还包括套设在反渗透膜片组的外周上且与所述第一防水胶带对应的位置处的外密封圈。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反渗透膜片组两端的封堵结构。
优选地,所述封堵结构包括设置在反渗透膜片的反面四周的第二防水胶带。
优选地,所述封堵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反渗透膜片的的沿中心管轴向位于正面上的两端的第三防水胶带。
优选地,所述封堵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反渗透膜元件两端面的端盖。
优选地,所述进水流道中设置有扰流结构。
优选地,在原水侧进水流道和浓水侧进水流道中均设置有扰流结构。
优选地,所述扰流结构包括设置在进水流道中的第四防水胶带。
优选地,所述第四防水胶带与其所在位置处的水流方向呈第一预设夹角。
优选地,所述扰流结构包括设置在浓水侧进水流道中并且在所述原水侧进水流道与浓水侧进水流道的连通处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五防水胶带,所述第五防水胶带与所述连通处的水流方向呈第二预设夹角。
优选地,所述进水流道中设置有进水导流网,所述产水流道中设置有纯水导流网,并且位于原水侧进水流道中的进水导流网与位于浓水侧进水流道中的进水导流网对水导流的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中心管位于原水侧进水流管一侧的端部被封堵,所述纯水从产水流道通过中心孔进入到中心管,并从中心管的另一端流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净水设备,该净水设备采用上述反渗透膜元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反渗透膜元件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反渗透膜元件的原水入口和浓水出口均在反渗透膜元件的侧面,进水流道中的水在进水流道中需要从入口流到靠近中心管的位置处,然后从靠近中心管的位置处流道出口,其所走的行程大概是现有技术中的两倍,使原水在反渗透膜元件内的停留时间随着原水流道的迂回延长而增加,从而使原水得到充分过滤,提高了原水的利用率,相对减小了浓水的排放,提高了膜元件整体的回收率;
2)在反渗透膜片的正面夹层内设置有扰流结构,使原水流向迂回前进,促进原水在膜片正面的湍流,加大水流的速度,同时也改变了扰流结构附近的水流方向,即使水流出现较大的波动,使杂质不容易停留在的反渗透膜片的正面,从而降低膜面污染的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44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井污水浮油清理回收装置
- 下一篇:无机盐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