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林业用捕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4476.0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80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淑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淑丽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14;A01M1/22 |
代理公司: | 大庆禹奥专利事务所23208 | 代理人: | 朱士文,杨晓梅 |
地址: | 15140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林业 用捕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林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林业用捕虫装置。
背景技术:
林业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林业在人和生物圈中,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事培育、保护、利用森林资源,充分森林的多种效益,且能持续经营森林资源,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
现有的林业捕虫装置在使用时不方便,而且浪费时间,工作效率低,操作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林业用捕虫装置,它设计合理,安全可靠,捕虫效果好。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移动底座、旋转底座和移动机构,移动底座内安装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电机、主动轮和从动轮,电机位于移动底座底板上,电机输出轴与主动轴一端连接,主动轴另一端通过轴承与移动底座内壁连接,主动轴上设有一对主动轮,一对主动轮均通过传送带分别与相应的从动轮连接,一对从动轮设置在从动轴上,从动轴两端通过轴承与移动底座内壁连接,一对主动轮和一对从动轮底部皆穿过移动底座底板;移动底座顶端连接旋转底座,旋转底座内安装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旋转座连接,旋转座位于旋转底座顶端,旋转座内安装电池盒,旋转座顶端设有电加热管,电加热管与电池盒通过导线连接,电加热管外罩有药物箱,药物箱顶端设有箱盖,箱盖上设有散气孔,散气孔与药物箱内部连通,药物箱由外至内依次环有电网捕虫墙和黏附墙,电网捕虫墙与药物箱之间设有环形盖,环形盖上设有提手,环形盖位于黏附墙上方。
所述的箱盖上设有若干个散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安全可靠:
1)采用加热药物箱,将药物箱内的药味良好的散发出去,将虫害吸引;
2)采用电网捕虫墙,将吸引的虫害成功捕获;
3)采用黏附墙,将捕获的虫害黏附在黏附墙上,方便清理;
4)采用移动机构,达到了捕虫装置边移动边捕虫的目的。
本林业用捕虫装置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捕虫效果,工作效率高,适合大规模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移动机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各图,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如下实施方式:包括移动底座1、旋转底座2和移动机构,移动底座1内安装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电机10、主动轮11和从动轮14,电机10位于移动底座1底板上,电机10输出轴与主动轴17一端连接,主动轴17另一端通过轴承与移动底座1内壁连接,主动轴17上设有一对主动轮11,一对主动轮11均通过传送带12分别与相应的从动轮14连接,一对从动轮14设置在从动轴18上,从动轴18两端通过轴承与移动底座1内壁连接,一对主动轮11和一对从动轮14底部皆穿过移动底座1底板;移动底座1顶端连接旋转底座2,旋转底座2内安装旋转电机15,旋转电机15的输出轴与旋转座13连接,旋转座13位于旋转底座2顶端,旋转座13内安装电池盒16,旋转座13顶端设有电加热管9,电加热管9与电池盒16通过导线连接,电加热管9外罩有药物箱6,药物箱6顶端设有箱盖8,箱盖8上设有散气孔7,散气孔7与药物箱6内部连通,药物箱6由外至内依次环有电网捕虫墙3和黏附墙4,电网捕虫墙3与药物箱6之间设有环形盖5,环形盖5上设有提手,环形盖5位于黏附墙4上方。所述的箱盖8上设有若干个散气孔7。
本林业用捕虫装置工作时,通过电池盒16给电加热管9供电,进而电加热管9温度升高开始加热,开启旋转电机15,通过旋转座13让电加热管9可以旋转,电加热管9边旋转边为电加热管9外部套有的药物箱6加热,药物箱6内放有吸引虫害的药物,药物箱6顶端设有箱盖7,且箱盖7上设有散气孔7,正常未加热情况下,药物箱6内的药物只能通过散气孔7进行散发药味,不能达到很好吸引虫害的效果,因此采用电加热管9为药物箱6内的药物进行加热,热量可以促使分子加速运动,进而达到了药物箱6内药味快速且大量的通过散气孔7散发出去,起到了良好的吸引虫害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淑丽,未经王淑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44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