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的混凝土用料自动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6056.6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0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悦;王昕玥;张志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磊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混凝土 用料 自动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的混凝土用料自动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建筑呈现出中西交汇、风格多样的特点。这一时期,传统的中国旧建筑体系仍然占据数量上的优势,但戏园、酒楼、客栈等娱乐业、服务业建筑和百货、商场、菜市场等商业建筑,普遍突破了传统的建筑格局,扩大了人际活动空间,树立起中西合璧的洋式店面;西方建筑风格也呈现在中国的建筑活动中,在上海、天津、青岛、哈尔滨等租界城市,出现了外国领事馆、洋行、银行、饭店、俱乐部等外来建筑。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近代民族建筑,这类建筑较好地取得了新功能、新技术、新造型与民族风格的统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建筑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大规模、有计划的国民经济建设,推动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现代建筑在数量、规模、类型、地区分布及现代化水平上都突破近代的局限,展现出崭新的姿态。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经历了以局部应用大屋顶为主要特征的复古风格时期、以国庆工程10大建筑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筑新风格时期、集现代设计方法和民族意蕴为一体的广州风格时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建筑逐步趋向开放、兼容,中国现代建筑开始向多元化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之区域文化的不断交融,中国的建筑将呈多元化发展。
建筑测试装置在建筑施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用料测试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单一,难以满足人们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的混凝土用料自动测试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的混凝土用料自动测试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底部设有支腿,所述支腿底部设有分压板,所述工作台顶部右侧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为L型,所述支架顶部设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顶部设有转盘,所述螺杆贯穿连接套筒,所述螺杆底部固定连接有上压板,所述工作台顶部对应设有下压板,所述下压板位于上压板的正下方,所述下压板底部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压力显示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压力显示器电性连接,所述工作台顶部左侧还设有电子秤,所述电子秤顶部设有量筒,所述电子秤右侧设有湿度检测装置本体,所述湿度检测装置本体上连接有检测探头。
优选的,所述分压板和支腿之间的连接关系为焊接,所述支腿和工作台互相垂直。
优选的,所述支腿和工作台的连接处还设有加强板,所述支腿和工作台均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加强板。
优选的,所述转盘上设有防滑套,且防滑套为橡胶套。
优选的,所述湿度检测装置本体右侧设有温度计存放盒,所述温度计存放盒内部设有温度计本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的混凝土用料自动测试装置,结构新颖,操作方便,将待检测物体放在下压板上,通过转动转盘,使螺杆带动上压板向下运动,观察待测物体的受压极限,通过压力显示器及时显示压力通过电子秤和量筒互相配合,能够实现对混凝土密度的测试,通过将湿度检测装置本体上的检测探头插入混凝土中,便于检测湿度,通过温度计本体对温度进行检测,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大大提升了该一种多功能的混凝土用料自动测试装置的使用功能性,保证其使用效果和使用效益,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的混凝土用料自动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的混凝土用料自动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支腿、3分压板、4支架、5连接套筒、6螺杆、7转盘、8上压板、9下压板、10压力传感器、11压力显示器、12电子秤、13量筒、14湿度检测装置本体、15检测探头、16温度计存放盒、17温度计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磊,未经张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60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电子血压计
- 下一篇:基于脉搏跳动的兴奋度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