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钢筋快速自动捆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6066.X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0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同欣;金子皓;马玉君;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宝利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钢筋 快速 自动 捆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用钢筋快速自动捆扎装置。
背景技术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建筑呈现出中西交汇、风格多样的特点。这一时期,传统的中国旧建筑体系仍然占据数量上的优势,但戏园、酒楼、客栈等娱乐业、服务业建筑和百货、商场、菜市场等商业建筑,普遍突破了传统的建筑格局,扩大了人际活动空间,树立起中西合璧的洋式店面;西方建筑风格也呈现在中国的建筑活动中,在上海、天津、青岛、哈尔滨等租界城市,出现了外国领事馆、洋行、银行、饭店、俱乐部等外来建筑。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近代民族建筑,这类建筑较好地取得了新功能、新技术、新造型与民族风格的统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建筑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大规模、有计划的国民经济建设,推动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现代建筑在数量、规模、类型、地区分布及现代化水平上都突破近代的局限,展现出崭新的姿态。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经历了以局部应用大屋顶为主要特征的复古风格时期、以国庆工程10大建筑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筑新风格时期、集现代设计方法和民族意蕴为一体的广州风格时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建筑逐步趋向开放、兼容,中国现代建筑开始向多元化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之区域文化的不断交融,中国的建筑将呈多元化发展。
在建筑工地中经常会用到钢筋自动捆扎装置,现有技术中的建筑用钢筋自动捆扎装置不便于携带,工作效率低下,难以满足人们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钢筋快速自动捆扎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钢筋快速自动捆扎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开口设置,所述壳体正面的底部设有正门,所述正门通过铰链铰接于壳体,所述正门顶部的左右两侧还设有门栓,所述壳体底部设有支腿,所述支腿底部设有万向轮,所述壳体左侧壁上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左端连接有牵引环,所述壳体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架,所述支架顶部设有起吊环,所述壳体底部设有水平槽,所述壳体的后侧壁和正门上对应设有纵向槽,所述水平槽和纵向槽的个数相等,且至少为三组,所述壳体的后侧壁上对应设有拉丝机本体。
优选的,所述壳体和支腿之间的连接关系为焊接,且所述支腿位于壳体底部的四个拐角。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为L型,且所述连接板焊接于壳体。
优选的,所述起吊环和支架之间的连接关系为焊接,所述支架和壳体之间的连接关系也为焊接。
优选的,所述拉丝机本体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壳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钢筋快速自动捆扎装置,结构新颖,操作方便,利用拉丝机本体将钢丝拉紧实现快速捆扎,通过万向轮和牵引环的设计,大大可高了可移动性能,通过在支架顶部设置起吊环,便于起吊,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大大提升了该一种建筑用钢筋快速自动捆扎装置的使用功能性,保证其使用效果和使用效益,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钢筋快速自动捆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钢筋快速自动捆扎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钢筋快速自动捆扎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支腿、3万向轮、4连接板、5牵引环、6支架、7起吊环、8正门、9门栓、10纵向槽、11水平槽、12拉丝机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宝利建设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宝利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60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