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逆变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6098.X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2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邓超;黄润成;李天笑;王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英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0 | 分类号: | H02M7/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51221 | 代理人: | 熊晓果,冯精恒 |
地址: | 618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紧凑型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种紧凑型逆变组件。
背景技术
在许多有关电源的应用场景中,均对电源输出质量和电源稳定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尤其是半导体蚀刻、晶圆片处理等设备的电源,对电源的稳定性、可靠性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且,对电源的体积也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往往要求电源朝着高密度化趋势发展。其中,逆变电路是此类电源的核心组件,其功率器件(例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开关管)的散热处理直接影响着电源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逆变组件通常采用风冷结构,其存在如下不足之处:第一,风冷结构导致逆变组件的体积过大,因其需要额外增加风机;第二,风冷结构长时间运行后容易积尘,从而导致散热效果差,并且还存在风机故障等不利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至少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紧凑型逆变组件,其结构紧凑易于安装,能够在有效节省空间的同时提高散热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紧凑型逆变组件,其包括:滤波板、驱动板、逆变板、开关管、导电件、以及散热件;
其中,所述滤波板、驱动板、逆变板依次由上至下呈叠层式布置与安装;所述滤波板经导电件电气连接至逆变板;所述驱动板设置在滤波板与逆变板之间,且驱动板下表面上的触发线插针与逆变板上表面电气连接;所述导电件上下两端分别与滤波板的下表面和逆变板的上表面上的导电面电气连接;
所述散热件设置在逆变板的下表面上,所述开关管经导热绝缘片安装在散热件一侧并且开关管的引脚与逆变板上设置的引脚安装孔电气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电件为左方括号“[”型、右方括号“]”型、“L”型、或者“T”型。
优选地,所述导电件上下两端设置有导电柱,导电柱上设置有螺纹结构,经螺钉分别与滤波板的下表面和逆变板的上表面上的导电面电气连接,用于将接入滤波板的电流传递至逆变板。
优选地,所述滤波板上表面上设置有滤波电容、放电电阻、以及输入端,并用于对所输入的电流进行滤波;
所述滤波板上下表面上均设置有通孔导电面,用于将经过滤波的整流输出电流经由导电件传递至逆变板。
优选地,所述开关管的数量大于一;所述逆变组件进一步包括具有梳齿状结构的“L”型导电条,所述梳齿状结构与逆变板上的开关管输出端连接孔电气连接以将多个开关管并联。
优选地,所述驱动板的下表面上的触发线插针与逆变板上表面上对应设置的触发线安装孔电气连接并固定;和/或所述驱动板与逆变板之间进一步通过固定连接件加固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电件由铜片或铜板制作而成。
优选地,所述导电面为覆铜面。
优选地,所述散热件在使用时至少有一面与电源的散热体连接,以带走电源中的热量。
优选地,所述逆变板上设置有条形通槽,用于允许导电件间的绝缘件穿过。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滤波板、驱动板、逆变板叠层式布置与安装,经导电件将滤波板与逆变板电气连接,使驱动板近距离置于逆变板上,有效减小了逆变组件的体积;通过散热件对开关管进行导热冷却,有效解决了功率器件的发热问题;通过导电条的运用,能够在实现开关管的并联输出的同时,实现自冷散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紧凑型逆变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A和图2B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紧凑型逆变组件的正视图和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紧凑型逆变组件的中导电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紧凑型逆变组件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A和图2B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紧凑型逆变组件包括:滤波板11、驱动板12、逆变板13、开关管14、导电件15、以及散热件16,其中,滤波板11、驱动板12、逆变板13依次由上至下呈叠层式布置与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英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英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60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为广告机远程投放广告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电流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