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多工位转盘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6540.9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5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凯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7/02 | 分类号: | B23Q7/02;B29C65/7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18 | 代理人: | 陈培琼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多工位 转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盘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多工位转盘机。
背景技术
转盘机是一种用来夹持待加工产品进行加工的装置,目前市场所见的转盘机基本包括底座、转盘、带动转盘旋转的电机、转盘上的夹持装置等,这种结构在加工一些零件时,通常采用人工手动操作配合,对每一个加工过程进行对准和校正,不仅操作非常麻烦,而且加工效率低下。针对上述问题,急需设计一种自动多工位转盘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多工位转盘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人工手动操作配合,对每一个加工过程进行对准和校正,不仅操作非常麻烦,而且加工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多工位转盘机,包括高频机头、转盘、机械手机头、气缸、增压器和分割器,所述高频机头的左侧设置有电控箱,且其内侧固定有高频机头上压板,所述转盘的右下方安装有截断机头,且截断机头的内侧连接有截断机头上压板,所述转盘的下方设置有放料架,且其内侧固定有放料取料区域,所述放料取料区域的左侧分别安装有操作区域和加工成品胶件,所述机械手机头位于转盘的下端,且其外侧设置有成品卡板,所述分割器的右侧连接有马达,且其上端设置有转盘,所述气缸位于转盘的上方,且其外侧固定有导杆,所述增压器通过导杆与平衡板相互连接,且平衡板通过绝缘板与上模板相互连接,所述上模板的下方安装有下模板。
优选的,所述电控箱与高频机头、截断机头、机械手机头和马达均为电气控制连接。
优选的,所述高频机头上压板的下端设置有气缸,同时截断机头上压板的下端设置有增压器。
优选的,所述导向杆以气缸对称安装有四个,同时增压器的外侧也对称安装有四个导向杆。
优选的,所述上模具与下模具的中心位于同一垂线上,且两者的长度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自动多工位转盘机,是一套自动转盘带料,高周波自动熔接、切断的全自动机械,工作人员放好料后,只要按启动就可进行自动化运行加工,无需时刻手动进行对准和校正,节省了劳动力,操作简单方便,缩短了加工的周期,从而大大提高了加工的效率,整体的结构稳定,设计合理,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中:1、高频机头,2、电控箱,3、高频机头上压板,4、转盘,5、截断机头,6、截断机头上压板,7、放料架,8、操作区域,9、放料取料区域,10、加工成品胶件,11、机械手机头,12、成品卡板,13、气缸,14、导杆,15、增压器,16、分割器,17、马达,18、平衡板,19、绝缘板,20、上模板,21、下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多工位转盘机,包括高频机头1、电控箱2、高频机头上压板3、转盘4、截断机头5、截断机头上压板6、放料架7、操作区域8、放料取料区域9、加工成品胶件10、机械手机头11、成品卡板12、气缸13、导杆14、增压器15、分割器16、马达17、平衡板18、绝缘板19、上模板20和下模板21,高频机头1的左侧设置有电控箱2,电控箱2与高频机头1、截断机头5、机械手机头11和马达17均为电气控制连接,且其内侧固定有高频机头上压板3,高频机头上压板3的下端设置有气缸13,同时截断机头上压板6的下端设置有增压器15,转盘4的右下方安装有截断机头5,且截断机头5的内侧连接有截断机头上压板6,转盘4的下方设置有放料架7,且其内侧固定有放料取料区域9,放料取料区域9的左侧分别安装有操作区域8和加工成品胶件10,机械手机头11位于转盘4的下端,且其外侧设置有成品卡板12,分割器16的右侧连接有马达17,且其上端设置有转盘4,气缸13位于转盘4的上方,且其外侧固定有导杆14,导向杆14以气缸13对称安装有四个,同时增压器15的外侧也对称安装有四个导向杆14,增压器15通过导杆14与平衡板18相互连接,且平衡板18通过绝缘板19与上模板20相互连接,上模板20的下方安装有下模板21,上模具20与下模具21的中心位于同一垂线上,且两者的长度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凯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凯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65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