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压预警沙盘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7416.4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10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王进舟;曹季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杭景模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G05B1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警 沙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体模型展示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压预警沙盘。
背景技术
沙盘是根据地形图、航空像片或实地地形按一定的比例关系用泥沙、兵棋和其它材料堆制的模型,一般主要包括底座、沙盘框和设置在沙盘框上的保护罩。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参观沙盘的参观者中会有趴在沙盘的保护罩上的现象,对保护罩产生很大的挤压力,对沙盘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
在公开号为CN204611607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放在桌面上提供微缩景观欣赏和LED照明用的景观台灯,它由圆柱形底座、底座上面的微缩景物、半球体形透明玻璃罩、玻璃罩顶部隐藏的两组色温LED光源、底座侧面的液晶数字显示屏、控制按钮面板、底座内部的时钟电路、控制器、扬声器和电源部件等构成。该实用新型的半球体形透明玻璃罩在进行展示时,对于参观者中会有趴在沙盘的保护罩上的现象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对沙盘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压预警沙盘,可以对沙盘的保护罩受到压力的现象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压预警沙盘,包括沙盘框和保护罩,所述沙盘框内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液体缓冲垫,所述保护罩的下端与所述液体缓冲垫相抵接,所述防压预警沙盘还包括智能防压系统,所述智能防压系统包括:液压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液体缓冲垫内的液压,并在其输出端输出液压检测信号;处理单元,耦接于液压检测单元的输出端,根据所述液压检测信号判断出所述保护罩是否处于被压状态,并在其输出端输出对应的状态信号;提醒单元,耦接于所述处理单元的输出端,用于接收所述状态信号,并根据所述状态信号发出相应的提示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有重物压在保护罩上时,一方面液体缓冲垫对保护罩所受的压力进行了一定的缓冲作用,对保护罩及防压预警沙盘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智能防压系统可以通过液体缓冲垫内的液压间接检测到保护罩的承重情况,并通过发出相应的提示信号来提示移开重物,从而达到了保护所述防压预警沙盘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沙盘框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槽相连通的竖直通槽,所述保护罩的下端穿过所述竖直通槽与所述液体缓冲垫相抵接,所述竖直通槽与所述保护罩的下端间隙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竖直通槽对保护罩的限位作用,可以使整体结构更加稳定,保护罩仅可以沿着竖直通槽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罩的底端设置有用来与所述液体缓冲垫相抵接的扩展抵接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扩展抵接边可以增大保护罩的下端与液体缓冲垫的接触面积,使液体缓冲垫的受力更加均匀,增加了液体缓冲垫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扩展抵接边与竖直通槽两侧的安装槽内壁的卡接效果,可以防止保护罩的底端在上下运动时脱离到竖直通槽外。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检测单元包括把检测探头安装在所述液体缓冲垫内的压力传感器,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输出所述液压检测信号,所述液压检测信号的电压值与所述液体缓冲垫内的液压成正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由于液体内的压强处处相等,所以在保护罩任意位置受到的压力经液体缓冲垫内的液体的传导后均可以被压力传感器敏锐、及时而又准确的检测到。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单元包括:参考电压生成电路,具有一第一电阻R1,其一端耦接于直流电VCC,另一端与一第二电阻R2串联后接地,自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之间产生一参考电压;比较器A,具有一同相输入端、一反相输入端及一输出端,所述同相输入端耦接于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反相输入端耦接于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之间,输出端输出所述状态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压力传感器输出的液压检测信号的电压值与液压成正比,通过参考电压生成电路生成参考电压与液压检测信号相比较,当液压检测信号大于参考电压时,比较器A输出高电平的状态信号,当液压检测信号小于参考电压时,比较器A输出低电平的状态信号,从而达到了分辨保护罩的受力情况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提醒单元包括:NPN三极管Q1,其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一第三电阻R3耦接于比较器A的输出端;发光二极管LED1,其阳极电耦接于直流电VCC,阴极通过一第四电阻R4耦接于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NPN三极管Q2,其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一第五电阻R5耦接于比较器A的输出端;蜂鸣器H1,其一端耦接于直流电VCC,另一端通过一第六电阻R6耦接于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杭景模型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杭景模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74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