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墙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8814.8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67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田水;张威;邓灵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钟锋,汪玮华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混凝土 框架 填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填充墙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墙。
背景技术
目前框架填充墙多采用小型空心砌块或者异性多孔砖进行砌筑,与主体结构通过拉筋连接,但是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缺陷。从施工上来说,砌块或砖的砌筑费时费力,增加了人工成本,降低了施工效率,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从墙体节能保温层的耐久性角度来说,现有砌块和砖砌筑的填充墙大多不能达到墙体节能保温要求,需要在墙体外表面做保温处理,而外保温层长期在户外环境的温度变化及风的作用下易于脱落,造成安全隐患;框架结构填充墙的拉结筋目前采用预埋和后置两种方法设置,由于受到砌块形状和砌筑方法的限制,拉结筋大多横平竖直放置,这种拉结筋的拉结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墙,构件标准化预制,施工方便快捷,保温隔热性能优越,拉结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墙,包括矩形框架、拉结筋网和砌块,所述矩形框架包括框架梁和框架柱,所述框架梁和框架柱的内端面的中心线上均匀间隔设有预埋件,所述拉结筋网通过所述预埋件紧固连接,拉结筋网位于砌块的中间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包括榫接拼装的外凸砌块和内凹砌块,所述外凸砌块和内凹砌块均由两块对称设置的外凸墙板中心相连组成,所述外凸墙板的上下两端面上对称设有凸块,形成阶梯型结构,外凸砌块由两块外凸墙板的凸块相邻设置组成,内凹砌块由两块外凸墙板的凸块相对设置组成。
按上述方案,所述外凸墙板由中心层、加固层和保护层组成,所述加固层铺设于所述中心层的四个侧面上,所述保护层铺设于加固层的四个侧面上,外凸墙板的中心设有螺栓孔,顶面和底面设有第一钢骨架,内外两侧端面上设有第二钢骨架。
按上述方案,所述中心层为泡沫混凝土,所述加固层为钢丝网,所述保护层为抹面砂浆。
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一钢骨架为阶梯型的板状结构,沿所述外凸墙板的顶面和底面的外表面铺设,所述第二钢骨架包括四根钢管,所述四根钢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凸墙板四角位置的第一钢骨架及所述螺栓孔相连,形成交叉结构。
按上述方案,所述预埋件为“几”字型结构。
按上述方案,所述拉结筋网由数根拉结筋斜向交叉形成菱形网格状结构,所述拉结筋的两端分别与设于所述框架梁和框架柱上的预埋件相连,拉结筋网上的节点与所述外凸墙板的中心相对应设置。
按上述方案,所述拉结筋的倾斜角度为45°。
按上述方案,所述外凸墙板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按上述方案,所述砌块由两块对称设置的外凸墙板通过螺栓相连,所述螺栓的螺杆上设有十字线槽,所述十字线槽的槽口与所述拉结筋网的节点位置相配置。
按上述方案,所述螺栓孔的两端口通过橡胶塞封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墙,从耗能性能来说,填充墙仅靠拉筋与框架相连,传力路径明确,且具有一定位移能力,在地震时,整栋楼填充墙的作用和调频质量阻尼器(TMD)相似,对地震能量起到很好的消散作用;2、从施工来说,榫接安装预制砌块的施工方式,节约了砌筑时间和人力的投入,采用特制的螺栓来连接砌块和拉结筋网,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实现了框架填充墙的快速施工;3、从保温性能来说,砌块内的泡沫混凝土层,质量有保证,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避免外贴保温材料出现的空鼓、开裂、脱落等缺陷,节约了外保温的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矩形框架和拉结筋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外凸砌块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和内凹砌块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外凸墙板的正视图。
其中:1.框架梁,2.框架柱,3.拉结筋网,4.砌块,5.预埋件,6.中心层,7.加固层,8.保护层,9.螺栓孔,10.第一钢骨架,11.第二钢骨架,12.螺栓,13.橡胶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88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纯钢屈曲约束耗能支撑
- 下一篇:一种板式粘滞阻尼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