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值耗材柜门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8837.9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8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本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5/18 | 分类号: | E06B5/18;E06B3/7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31219 | 代理人: | 尹丽云 |
地址: | 401121 重庆市九龙坡区二郎科技新城A3***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耗材 柜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技术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值耗材柜门体。
背景技术
射频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在今天被广泛应用,其中,以RFID电子标签的应用最为常见。其应用原理为:将一有用信息写入一RFID电子标签中,然后通过一读写器连接一个或多个超高频天线来读取所述电子标签中的有用信息,一般地,所述RFID电子标签被附在一实体上。由于超高频天线所发射的射频信号是向四周传播的,其一旦遇到RFID电子标签即可能读取到所述RFID电子标签中的有用信息。基于上述原理,如果要在一些封闭空间来读取RFID电子标签中的有用信息时,如何对射频信号进行屏蔽就成了一个技术难题。
而解决射频信号的关键在于需要将射频信号屏蔽在密闭空间内,而目前常见的高值耗材柜在柜门关闭时,柜内的射频信号由柜门和柜体之间的缝隙直接外泄,造成柜内的超高频天线识别读取到柜外的RFID电子标签,射频信号外泄造成串读。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值耗材柜门体,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高值耗材柜内的射频信号易泄漏、密封性差、柜内的射频信号容易串扰识别读取柜外的RFID电子标签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值耗材柜门体,包括柜体和柜门,所述柜体包括内胆和外壳,所述内胆固定安装在外壳内,所述外壳上设有和柜门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柜门上设有与第一凹槽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柜门安装在柜体上,翻转柜门盖住柜体时,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咬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射频信号在遇到障碍时便反射并减弱,通过两个凹槽咬合使得射频信号逐步减弱,有效的防止了射频信号外泄,减少串读现象,并且采用内胆和外壳结构使得柜体内部整洁,防射频信号泄漏的能力更强。
进一步,所述内胆和外壳均由金属板制造而成,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钢板制造而成,金属板能有效的防止射频信号泄漏。
进一步,所述第一凹槽由外壳弯折成型,成型简单方便,而且无缝隙,避免射频信号从缝隙泄漏。
进一步,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第一槽边和第一槽体,所述第二凹槽包括第二槽边和第三槽边,所述第二槽边和第三槽边形成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边伸入第二槽体内,所述第二槽边伸入第一槽体内。
进一步,所述柜门的端部设有L型弯折部,所述第二槽边伸入弯折部内并与柜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槽边和弯折部形成与第一槽体配合的加强部。
进一步,所述第二槽边远离弯折部的一端弯折成L型结构,第二槽边的L型结构和第三槽边形成第二槽体。
进一步,所述第二槽边靠近弯折部的一端弯折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端部和柜门固定,所述支撑部的外侧面和弯折部固定。
进一步,所述第三槽边为L型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咬合使得柜门和柜体闭合紧密,使得射频信号无法直接从接触缝隙外泄,在遇到障碍反射弯折后强度减弱,从而避免射频信号直接外泄造成串读,而且该咬合结构紧凑,柜门边沿强度高不易变形,有利于对射频信号外泄形成阻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柜门和柜体的安装配合的剖视图。
零件标号说明
1外壳;
11 第一槽体;
12 第一槽边;
2内胆;
21 内腔;
3柜门;
31 第二槽边;
311支撑部;
32 第二槽体;
33 第三槽边;
34 弯折部;
4柜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本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本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88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