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加热食盒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0221.5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62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俞梦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昌县儒岙镇老五食品厂 |
主分类号: | A45C11/20 | 分类号: | A45C11/20;A47G23/04;A61L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78 | 代理人: | 张红,程立民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加热 食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加热食盒。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能吃到家人做的饭菜越来越是一种奢侈,虽然市场充斥着种类繁多的食盒,但绝代多数不是一般的保温桶式的就是传统的食盒,基本上无法做到流食和炒菜一起用一个食盒在储存。
经过检索,现有技术中有较多相关技术方案公开,如中国专利号:CN202286761U,授权公告日:2012年7月4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保温食盒,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保温食盒,包括从上到下依次摞放的大小相同的食盒层及置于顶层的食盒盖,在互相临近的食盒层之间及食盒盖与其临近的下层的食盒层之间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大于食盒层开口。所述密封盖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与食盒层上下边缘相配合的密封凹槽。所述食盒层为圆柱形或带有圆角的四棱柱形。由于在互相临近的食盒层之间及食盒盖与其临近的下层的食盒层之间设置有密封盖,虽然食盒注重了保温性能,但由于没有加热和杀菌消毒的功能,健康和卫生方面令人质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加热食盒,不仅具有保温功能,而且具有加热和杀菌消毒的功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加热食盒,包括食盒主体、提手和托盘,所述食盒主体的两侧铰接有提手,食盒主体底部固定有托盘,食盒主体外侧为保护层,保护层内侧为保温层,食盒主体分为四层月牙形的储菜盒,储菜盒的内侧有一个保温桶,保温桶上侧设有保温桶盖,保温桶主体上内衬有玻璃开口,玻璃开口的内部设置有一个温度计;所述提手的下方为食盒盖,食盒盖表面设置有加热开关,加热开关一侧设置有紫外线灯开关和电源指示灯,食盒盖的内侧安装有紫外线灯,食盒盖内部设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托盘外表面设有充电接口,托盘下侧安装有可充电电源,托盘的内部铺设有电热丝,加热开关、紫外线灯开关、电源指示灯和可充电电源均与控制电路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紫外线灯和电热丝均与控制电路板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食盒主体、提手、储菜盒和保温桶均为不锈钢制成。
优选的,所述食盒盖内部的控制电路板被绝缘板密封。
优选的,所述玻璃开口的表面设有刻度线。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材料为硬质聚氨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新型加热食盒,既能用保温桶储存流食,又可以用储菜盒放置可口的炒菜,真正实现了流食和炒菜的完美结合,整体的设计合理,巧妙,保温桶的开口玻璃上的刻度线能够让用户直观的了解流食的含量有多少,合理的分配自己的饮食,温度计也能让用户了解当前的食物的温度,具有人性化的特点。
2、本新型加热食盒,在食盒盖内部安装了紫外线灯,能根据用户的需求对食盒内部进行杀菌消毒,食盒托盘上铺设的加热丝,同样为了当用户发现饭菜的温度过低时,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对饭菜进行一定的加热,让用户吃上可口健康卫生的饭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板电路模块连接图。
图中:1食盒主体;11保护层;12保温层;13储菜盒;14保温桶;15玻璃开口;16温度计;17保温桶盖;2提手;21食盒盖;22加热开关;23紫外线灯开关;24控制电路板;25电源指示灯;26紫外线灯;3托盘;31充电接口;32可充电电源;33电热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昌县儒岙镇老五食品厂,未经新昌县儒岙镇老五食品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02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