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重壳体启动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0508.8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42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居乾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邮欣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2/10 | 分类号: | H01G2/10;H01G2/14;H01G4/224 |
代理公司: |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74 | 代理人: | 邱兴天 |
地址: | 225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重 壳体 启动 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重壳体启动电容器。
背景技术
电容器应用场合广泛,例如各种电气设备当中,其中启动电容器是特别用于电机领域的一种电容器,用于帮助电机通电后启动。启动电容器要求密封性能好,另一方面,由于电容器内具有电解液,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内部发热,膨胀,甚至可能爆炸。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双重壳体启动电容器。
技术方案:一种电容器,包括第一壳体、用于封闭第一壳体的第一盖、第二壳体、用于封闭第二壳体的第二盖、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芯包,所述芯包由正极箔、负极箔和电解纸卷绕而成,所述正极箔连接有正极引出片,所述负极箔连接有负极引出片,所述正极引出片连接有第一接线柱,所述负极引出片连接有第二接线柱,所述第一接线柱穿过第一盖和第二盖,所述第二接线柱穿过第一盖和第二盖,所述第一盖上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具有防爆塞,所述第二盖上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盖下表面连接弹簧的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用于封闭所述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为压缩弹簧,所述活动板的下表面具有弹性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具有一圈环形凹槽,所述防爆塞的侧面具有一圈环形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的个数大于等于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防爆塞通过连接带连接在所述第一盖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底部内侧具有定位柱,所述第二壳体底部外侧具有与所述定位柱啮合的定位盲孔。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器,采用双重壳体结构,密封性能好,并且当第二壳体内部压力过大时,可以通过顶开活动板泄压,如果压力持续过大,导致第一壳体内的压力也过大,可以顶出防爆塞泄压,并且由于连接带的限制,防爆塞不会乱飞。
附图说明
图1为电容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1第一壳体、2第一盖;3第二壳体;4第二盖;4.1第二通孔;5芯包;6.1第一接线柱;6.2第二接线柱;7.1第一引出片;7.2第二引出片;8防爆塞;9连接带;10压缩弹簧;11活动板;12弹性垫片;13定位柱。
一种电容器,包括第一壳体1、用于封闭第一壳体1的第一盖2、第二壳体3、用于封闭第二壳体3的第二盖4、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内的芯包5,所述芯包由正极箔、负极箔和电解纸卷绕而成,所述正极箔连接有正极引出片7.1,所述负极箔连接有负极引出片7.2,所述正极引出片7.1连接有第一接线柱6.1,所述负极引出片7.2连接有第二接线柱6.2,所述第一接线柱6.1穿过第一盖2和第二盖4,所述第二接线柱6.2穿过第一盖2和第二盖4,所述第一盖上2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具有防爆塞8,所述第二盖4上具有第二通孔4.1,所述第一盖下表面连接弹簧10的一端,所述弹簧10的另一端连接有活动板11,所述活动板11用于封闭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弹簧10为压缩弹簧,所述活动板11的下表面具有弹性垫片12。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具有一圈环形凹槽,所述防爆塞8的侧面具有一圈环形凸起。所述弹簧10的个数大于等于两个。所述防爆塞通过连接带连接在所述第一盖上。所述第一壳体底部内侧具有定位柱13,所述第二壳体底部外侧具有与所述定位柱啮合的定位盲孔。
双重壳体的设置保证了电容器的密封性能,并且当第二壳体内压力过大时可以顶开活动板从而向第一壳体内泄压,当持续泄压,第一壳体内的压力也过大时,会顶开防爆塞,从而防止壳体爆炸,并且被顶开的防爆塞会受到连接带的限制,不会乱飞。
尽管本实用新型就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示意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只要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邮欣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高邮欣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05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