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使手柄部发热的手摇转经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1726.3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2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昶皓;李婕祎;刘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昶皓 |
主分类号: | A47G33/00 | 分类号: | A47G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柄 发热 手摇 转经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宗教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使手柄部发热的手摇转经轮。
背景技术
经轮亦称为“法轮”或“玛尼解脱轮”。在西藏,到处都有许多经轮。转经轮,属佛教法器。其中装藏经文或咒语,通过右旋转动即等同念诵之功。在藏区,随处可见那些信徒们不分男女老幼,手中拿着一个经轮,不停地转动。由于藏族人,特别是老人,大多不能流利的诵念经文,所以他们用转经轮代替诵经。转经轮又称祈寿筒、转经筒、嘛呢轮,或称为(唐多括维)。通常是以木、铜、银、金等材质制成,转经轮主体呈圆柱形,中间有轴可供转动。
但是西藏地区由于冬季昼夜温差较大,最低温度能达到零下十几度,而转经轮又要随时不停的使用,人手触摸转经轮手柄,会被冻的受不了,亟需一种可以在低温度条件下使用的转经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手柄部发热的手摇转经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使手柄部发热的手摇转经轮,包括有顶端、上盖、经筒、下盖、轴芯、手柄、坠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为圆柱形,所述的下盖紧固在经筒上,且下盖为中空结构,下盖与经筒接触部开设有牵引绳通孔,手柄内沿着轴芯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两个活塞运动腔,活塞运动腔为空心圆柱结构,活塞运动腔的直径接近手柄半径,活塞运动腔内设置有活塞运动机构,所述的活塞运动机构包括左活塞运动腔中的第一活塞和第一牵引绳,右活塞运动腔中的第二活塞和第二牵引绳,以及连接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第三牵引绳,所述的左活塞运动腔、轴芯、和右活塞运动腔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的第三牵引绳穿过通孔连接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所述的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一端连接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另一端连接经筒的同一侧,第一牵引绳、第二牵引绳、第三牵引绳均处于紧绷状态,坠石的旋转加速经筒的旋转,经筒的旋转带动下盖的旋转,下盖的旋转拉动活塞在活塞运动腔里运动。
活塞在活塞运动腔里运动,压缩活塞内的空气,使空气的体积减小,从而活塞运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空气温度升高,从而手摇转经轮的手柄部发热,达到所需要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三牵引绳与左活塞运动腔接触部设置有第三定滑轮,所述的第三牵引绳与右活塞运动腔接触部设置有第四定滑轮,所述的第三定滑轮和第四定滑轮使第三牵引绳处于紧绷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的经筒包括有主轴,所述的主轴为中空结构,主轴的中空部分直径大于轴芯,中间有空隙,可方便套接和使经轮灵活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分别处于轴芯的两侧,不在同一侧,以防止牵引绳打结在一块。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牵引绳、第二牵引绳与下盖的接触部设置有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第三牵引绳与轴芯的接触部设置有定滑轮,设置定滑轮使牵引绳处于紧绷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的下盖与经筒为一体结构或通过内外螺纹结构紧固为一体。
进一步的,牵引绳一端连接到下盖左侧或右侧的最边沿。
进一步的,所述的顶端呈尖锥状,与轴芯相连,可做成弥山、佛塔形式。
进一步的,转经筒为中空圆柱体,上盖与下盖一起代表天地,象征天的上盖一般铸刻或铸以吉祥八宝或八股法轮图案作装饰,象征地的下盖一般以八瓣莲花团装饰。经筒为圆柱体,圆的流线可减少空气阻力,便于转动。手摇经筒的高度和直径多在十厘米左右,轴芯置于经筒的内部中央,一般为金属或木制,是经简转动的关键部件。
进一步的,手柄是转动经筒的施力部位,手柄长度为经筒的两到三倍以上,通过抓握手柄、摇转经筒绕轴芯旋转使经筒转动。
进一步的,在经筒外侧中间的面上有一小环或耳孔,用来系末端坠着坠石的细绳或牛皮条作为坠石。坠石常为铜银等材质做的尖顶擦擦样子,即佛像或经文的模具,里边灌有铅。在摇转经筒时坠石也随着转动,以惯性对经筒旋转起到加速作用,使手感轻便、不费力,并象征在空气中印了无数的佛像。坠石另有一些其他形状,如方形狮子、铜球等样,也有不规则形状的,纯为加速旋转而用。转经轮所佩带的坠石,象征着弘法利生事业之圆满。经轮顶端的华盖,象征可圆满十地,教证二法究竟圆满。如果一边持咒,一边转经轮,象征今生获得佛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气体内能发热,通过热传导传递给使用者的握持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直接利用转经轮转动时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从而对转经轮手持部进行加热,不用额外增加其他加热机构,节能环保,易于推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昶皓,未经王昶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17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