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氧化室模块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2781.4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2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擎宇;李栋平;任寅卉;常品品;孟瑞宏;李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亚乐士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分类号: | F23G7/06;F28D20/00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4109 | 代理人: | 胡新瑞 |
地址: | 0306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模块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氧化室模块安装结构,应用于RTO气体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RTO蓄热式热氧化器是现如今空气污染治理技术中应用广泛的技术。RTO系统用于Vocs减排及气味处理,有害空气污染物(HAP)处理,有毒空气(TAP)处理,黑烟排放等问题。蓄热室作为RTO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蓄热体模块的填充,因为结构原因需要较大的填充高度,并且换热效率不高,需要较高的燃料费用,而且蓄热体的堵塞需要经常更换和清洗填料,导致常常需要厂家停机维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氧化室模块安装结构,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换热效率,减少了经济损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氧化室模块安装结构,包括第一蓄热模块、第二蓄热模块、陶瓷鞍环和蓄热体支架,多个所述第一蓄热模块彼此叠加后设置在蓄热体支架上,形成第一蓄热层,所述第一蓄热模块的蓄热间隙为竖直方向,多个所述第二蓄热模块彼此叠加后设置在第一蓄热模块上,形成第二蓄热层,所述第二蓄热模块的蓄热间隙为水平方向,所述第一蓄热模块和第二蓄热模块的蓄热间隙垂直交叉设置,所述陶瓷鞍环压在第二蓄热模块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最大能力的降低了风能消耗,具有较高的气体流通率,以及大间隙模块避免废气中颗粒通过时的堵塞性。而且减少了用于维护和更换填料的停机次数,有效的降低了传统模块密集堆放并且长期在高热度环境下热涨而造成模块的损毁,大大减少了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第一蓄热模块、2为第二蓄热模块、3为陶瓷鞍环、4为蓄热体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氧化室模块安装结构,包括第一蓄热模块1、第二蓄热模块2、陶瓷鞍环3和蓄热体支架4,多个所述第一蓄热模块1彼此叠加后设置在蓄热体支架4上,形成第一蓄热层,所述第一蓄热模块1的蓄热间隙为竖直方向,多个所述第二蓄热模块2彼此叠加后设置在第一蓄热模块1上,形成第二蓄热层,所述第二蓄热模块2的蓄热间隙为水平方向,所述第一蓄热模块1和第二蓄热模块2的蓄热间隙垂直交叉设置,所述陶瓷鞍环3压在第二蓄热模块2的上端。
所述第一蓄热模块1的蓄热间隙宽度大于第二蓄热模块2的蓄热间隙宽度。
本实用新型用不同MLM模块和陶瓷鞍环的布置方式代替传统的蓄热体模块布置,应对蓄热箱的环境。
1、在蓄热体支架上铺设间隙较大的蓄热模块a,因为a层环境温度较低,需要起到热量传导至上层的作用,并且废气中的颗粒物很多,如果因为颗粒物堵塞蓄热体模块空隙,而导致热量传导不到上层,会极大的导致风能热能浪费,所以选用同体积中空隙大的,重量较轻的模块,最大能力的降低风能消耗,较高的气体流通率,以及大间隙模块避免废气中颗粒通过时的堵塞性,这就减少了用于维护和更换填料的停机次数,大大减少了经济损失。
2、模块a层之上再铺设间隙稍小一些的模块b,并且与模块a交错布置开,因为b层的作用是蓄热,长期保存热量,所以选用了空隙较小,抗压强度较高的,并且内部空间行程大的b型模块,这样可以使废气在燃烧室中停留更长的时间,燃烧更充分,提高VOC的去除效率。并且在同样高度的蓄热床内,有着更大的燃烧空间。
3、在b模块顶层上散堆上第三种蓄热模块陶瓷鞍环,因为在顶层环境中,热量是最高的,在热胀的环境下,模块间密集堆放容易造成模块拥挤损坏,所以选用了鞍环型模块,这种模块因为外形的特点,散乱铺放时,即使因热量膨胀,也不会对其他的模块因为拥挤而造成损坏,这种模块与模块堆积间间隙较大的方式,有效的降低了传统模块密集堆放并且长期在高热度环境下热涨造成模块的损毁。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亚乐士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亚乐士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27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化调峰储备集散中心地面火炬专用燃烧器
- 下一篇:试剂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