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温射流强化液氮汽化压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2985.8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68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峰;毕涵喆;李阳;周洲;李航宇;张静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射流 强化 液氮 汽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页岩气压裂开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温射流强化液氮汽化压裂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传统常规能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可开采资源越来越少的限制,一些新能源逐渐成为了世界的焦点。但大部分新能源可利用率低、制取成本高,是现今制约新能源发展的主要因素。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的天然气资源,其特点在于开采寿命长、生产周期长、清洁、高效、用途广泛。我国页岩气可开采储量居世界第一,因此极其具有开发价值。但是,现今页岩气的开采也具有诸多限制,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页岩气储层渗透率低,开采难度大,产量低;②传统页岩气开采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易造成污染和浪费。因此,在页岩气开采领域,针对以上问题,可以极大的提高产能且可以摆脱对传统资源依赖的页岩气开采技术十分具有研究价值,对我国页岩气开发及商业化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温射流强化液氮汽化压裂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温射流强化液氮汽化压裂装置主要由管状喷射装置相互连接而成。所述管状喷射装置主要由管路、控制模块、控制阀、喷嘴、连接结构五部分组成。
作为优选,管状喷射装置管体最大直径在90cm-100cm之间,管体长在2m-3m之间。
作为优选,管状喷射装置管身的主体结构由强度高、抗疲劳、可磁化的合金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管路部分主要由高温热流管道和液氮管道两部分构成。高温热流管道为内管,直径控制在35cm-40cm。高温热流的载体以油基或是凝胶基为主,基液加热到500-1000℃,磨料为直径小于1mm的氧化铝粉末。液氮管道为外层管道,包裹着高温热流管,直径控制在65cm-70cm左右。
作为优选,高温热流管道和液氮管道之间设置有隔温层。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模块为整个系统的主控制系统,由微型电脑组成,控制各个部分的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阀由控制模块控制,可独立控制高温热流管道开关和液氮管道的开关。
作为优选,所述喷嘴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与液氮管道相连接将液氮释放,孔直径约在8cm-10cm左右,四周均匀分布四个;其二是锥体结构喷嘴,内部设计有涡流导槽和电热线圈与热流管道相连,可加热、增速、加压流体,进行射流,四周均布四个。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结构由对接结构和电磁铁两部分组成。对接结构为圆锥自锁结构,每个管状喷射装置管体分为前端接口和后端接口。前端接口设计为外锥形结构,与前一个管体的内锥形后端接口相连,并形成自锁结构。
作为优选,每一个后端接口都配有一个由控制模块控制的电磁铁用于加固两个管体的连接。进一步的,对接口设置有电路终端,可以保证每个管体之间的电路连接与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①本实用新型利用液氮汽化压裂的方法实现页岩气开采,效率高,能够节约水资源。通过液氮管道向地下注入一定量的液态氮,然后通过喷嘴喷出高温流体吸热,使液氮迅速汽化,转化为氮气,迅速制造高压环境,压裂页岩。高温高压射流将水平井切割分支裂缝,使井下形成“丰”字型结构,再通过液氮压裂。反复交替,实现高效压裂效果,提高产率以满足生产需要。
②本实用新型每节管体可独立地实现对流体的开关控制,节省了传统分隔器的使用,简化施工步骤,提高工作效率。各节管体自锁结构和电磁铁进行连接,相较于传统连接方式来说,施工更为方便、安全。喷嘴的锥体结构以及涡流导槽可以在喷嘴口迅速给流体加速加压,提高切割力度。
③本实用新型打破了传统高温高压射流需要使加热流体的局限,只需初步加热,在通过喷嘴时,通过喷嘴处的电热线圈迅速加热。这样既可以节约能源有可以减少液氮和高温热流之间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管状喷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管状喷射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喷嘴的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管状喷射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说明:1-高温热流管道 2-液氮管道 3-隔温层 4-主控系统 5-控制模块 6-电路终端 7-电磁铁 8-锥体结构喷嘴 9-液氮流出口 10-连接结构 11-涡流导槽 12-电热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29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井下组合加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旋转裂缝角度的支撑剂输送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