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病毒管道化生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4830.8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82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符桂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M1/24;C12M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66 | 代理人: | 马思敏,王正君 |
地址: | 20140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病毒 管道 化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病毒管道化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生产使用的管道化生产比较简单,转瓶的包扎对于生产有着较大缺陷,在生产中造成较大污染,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例如,瓶口包扎使用了称量纸,在倒液的时候容易造成液体泄漏;塞子的分装管道和过滤管道使用了纸套,由于不密封,在培养过程中容易造成污染;包扎称量纸、牛皮纸时使用棉线进行包扎固定,在包扎过程中纤维容易脱落,使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增加,影响无菌室的整体无菌环境。在培养液的培养过程中,瓶塞需要重复的拔出,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综上所述,本领域尚缺乏一种污染小、操作方便的病毒生产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染小、操作方便的病毒生产装置,使用所述装置不容易产尘,生产过程中污染率明显得到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病毒管道化生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培养瓶(1),所述培养瓶用于培养病毒;
瓶口塞(6),所述的瓶口塞上设置有第一通孔(601)和第二通孔(602);
分装管(2),所述分装管用于进出培养液;
过滤管(4),所述过滤管上部设置有一过滤球(5),所述过滤球内部填充有过滤空气的过滤材料;
其中,所述分装管和过滤管的下部分别通过所述瓶口塞上的第一通孔(601)和第二通孔(602)进入所述培养瓶中,上部伸出瓶口塞;第一通孔(601)和第二通孔(602)的管壁分别与分装管和过滤管的管壁紧密贴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培养瓶为血清瓶。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分装管为不锈钢分装管。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过滤管为不锈钢过滤管。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瓶口塞为橡皮塞。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等于所述分装管的外径。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等于所述过滤管的外径。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分装管的下部与所述瓶口塞底部相平。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分装管的下部伸出所述瓶口塞,进入所述培养瓶中。
在另一优选例中,分装管的下部与所述瓶口塞底部的距离小于所述过滤管与所述瓶口塞底部的距离。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过滤管伸入所述培养瓶中,且所述过滤管的下端与所述瓶口塞底部的距离为瓶高的1/10-5/1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过滤管的下端与所述瓶口塞底部的距离为瓶高的1/5-2/5。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一固定件(7),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瓶口塞。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固定件为卡箍。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过滤球为可拆卸过滤球。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装置还有一可拆卸的堵头(3),所述堵头用于封闭所述分装管上部的管口。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无纺布,所述无纺布包裹于培养瓶瓶口和瓶口塞。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过滤材料选自下组:无菌药棉、中空纤维,或其组合。
应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例的病毒管道化生产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1是培养瓶,2是分装管,3是堵头,4是过滤管,5是过滤球,6是瓶口塞,7是固定件,601是第一通孔,602是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地研究,意外地发现,通过安装过滤装置和堵头,利用固定件固定,可以简化操作流程,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率。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一种病毒管道化生产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病毒管道化生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培养瓶1,所述培养瓶用于培养病毒;瓶口塞6,所述的瓶口塞上设置有第一通孔601和第二通孔602;分装管2,所述分装管用于进出培养液;过滤管4,所述过滤管上部设置有一过滤球5,所述过滤球内部填充有过滤空气的过滤材料;
其中,所述分装管和过滤管的下部分别通过所述瓶口塞上的第一通孔601和第二通孔602进入所述培养瓶中,上部伸出瓶口塞;第一通孔601和第二通孔602的管壁分别与分装管和过滤管的管壁紧密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海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48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