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强度握力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6076.1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3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仰蕾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B23/16 | 分类号: | A63B23/1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沌口经济***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握力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体育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强度握力器。
背景技术
握力器因其体积小,携带方便,不受固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广受人们的喜爱,其可以锻炼手臂力气,提高个人体质。
常见的握力器包括一对握把以及弹簧,当使用者握紧握把后,弹簧收缩,使用者必须使出大于弹簧反弹力的力道,多次对弹簧进行握紧和释放,方能达到锻炼效果。家用的握力器设计大多满足成年男子抓握的强度,而对于家庭中的其他人如小孩、妇女,则不具有可用性,使得握力器的使用率变低,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可适应不同力道的使用者的多强度握力器。
申请号为200410084112.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握力器,包括固定握把,活动握把和弹性体,主要通过限制活动握把相对固定握把的转动半径来调节角度,进而使用者可根据自身体质任意调整握紧力。申请号为201420082610.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握力器,包括由多个硅胶制成的相互嵌套的外环握力圈和一个内环握力圈,最外面的握力圈的外表面上设置向外凸出的硅胶颗粒,使用者通过嵌套不同数量的外环握力圈可调整锻炼的力度。这些握力器的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加工难度偏大,且价格偏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强度握力器,握压强度可调,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强度握力器,包括弹性体和横杆,所述弹性体由多片长度不等的钢片层叠弯曲制成,所述横杆穿过所述钢片,所述横杆两端设限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1)通过按压不同长度钢片层叠形成的握柄,可产生不同的握压强度;2)整体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成本低;3)体积小,方便携带。
进一步地,所述钢片的长度由外到内依次加长。不同长度的钢片,才能构成不同的握压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钢片以各条中心线为对称轴依次层叠后弯曲成V字型,所述中心线为弹性体弯曲后的最高处。相邻的两条钢片之间贴合无缝隙,保证握力的快速传递和钢片之间的结构稳定以及受力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体至少由三层钢片组成。至少铺设三层钢片才能满足不同握力要求的使用者的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横杆的中间部分为光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带有螺纹由螺母限位,所述螺母与最短的钢片之间设有套筒。层叠的钢片握压或释放时可在光杆上自由改变位置,弹性体的两端最短的钢片与横杆两边的限位螺母之间加设套筒,贴合钢片和螺母,起到缓冲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横杆的中间部分为光杆,所述横杆的两端设有固定的限位帽限位,所述限位帽与最短的钢片之间设有套筒。横杆的两端也可以设置成固定的限位帽对弹性体形成的握柄限位,限位帽和最短的钢片之间设的套筒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光杆外套接弹簧。光杆外套接弹簧可增加钢片在握压时的弹力,同时弹簧的设置可确保握柄复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螺母限位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帽限位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光杆外套接弹簧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光杆外套接弹簧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弹性体平面展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便于更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或图2所示,多强度的握力器,包括弹性体1和横杆2,弹性体1和横杆2形成A字型,弹性体1由多片长度不等的钢片3层叠弯曲制成,弹性体1由四层钢片3组成,弯曲的钢片3的两端为弹性体1的握柄4,钢片3上对应开孔,横杆2穿过钢片3,横杆2的中间部分为光杆2-1,钢片3可在光杆2-1上滑动收放,横杆2的两端带有螺纹由螺母2-2限位,此时螺母2-2与最短的钢片3之间设有套筒2-3;横杆2的两端也可以设固定的限位帽2-4限位,此时限位帽2-4与最短的钢片3之间设有套筒2-3。
如1,图2和图5所示,钢片3的长度由外到内依次加长。钢片3以各条中心线5为对称轴依次层叠后弯曲成V字型,中心线5同时为弹性体1弯曲后的最高处。
如图3和图4所示,横杆2的中间部分光杆2-1外可套接弹簧2-5增加握力器的弹性和弹性体1的复位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汉大学,未经江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60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协同运动设备的信息传导装置
- 下一篇:一种碳纤维羽毛球拍手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