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滑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6781.1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669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志勇 |
主分类号: | B66D3/04 | 分类号: | B66D3/04;F16H55/5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夏艳 |
地址: | 4234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滑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滑车。
背景技术
滑车按轮数的多少分为单轮滑车、双轮滑车和多轮滑车。主要用于工厂,矿山,农业,电力,建筑的生产施工,码头,船坞,仓库的机器安装,货物起吊等,常常与行车配合使用。但由于起吊的重物差别较大,针对不同的重物往往需要适配不同规格的滑车,现有的滑车,由于滑轮设置在本体的内部,在更换不同规格的滑车时,需要先将滑车本体进行拆解。这往往就需要拆卸和安装较多的紧固件,如:翻盖和各种插销,同时,不便于将滑轮上的钢绳取出或挂入,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且稳定性高的开口单轮新型滑车。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滑车,包括安装块及设置在安装块上的滑轮和钩体,所述安装块的内部设置有贯穿安装块前后表面的滑轮安装腔,所述滑轮位于滑轮安装腔内且通过轴承和轴装配在安装块上;所述钩体与安装块的顶部连接;所述位于滑轮上方的滑轮安装腔一侧壁上设置有贯穿至安装块表面的开口,所述开口由内至外斜向上延伸。
优选的,所述滑轮安装腔顶部呈向上凸出的弧形且高于开口内端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开口内端设置挡板,所述挡板的上边沿通过弹簧铰链与开口内端的上边沿铰接,挡板的下边沿抵靠开口内端的下边沿。
优选的,所述开口内端的下边沿为朝向滑轮安装腔内部的凸出部。
优选的,所述钩体与安装块的顶部可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开口两侧壁之间的距离为10-2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能快速的将钢绳从开口处顺滑的挂入到滑轮上或从滑轮上取下,方便更换和检修,同时又能有效的防止钢绳从开口处脱出,保障了吊装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更换不同规格的滑车时,钢绳可直接从开口处方便的进出滑轮安装腔。将钢绳挂入滑轮上后又可直接进行使用。和传统的滑车相比,本实用新型省时省力,大大的提高了钢绳的更换和检修效率,使用非常方便。由于开口斜向上的独特设计,及开口两侧壁之间的距离与所使用的钢绳直径相匹配,钢绳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即使具有一定的跳动,也不会从开口内脱出,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3所示的一种新型滑车,包括安装块1及设置在安装块1上的滑轮2和钩体3,所述安装块1的内部设置有贯穿安装块1前后表面的滑轮安装腔4,所述滑轮2位于滑轮安装腔4内且通过轴承和轴5装配在安装块1上。所述安装块1可以是整体结构,所述安装块1也可以是由多个部件焊接构成,如图1所示,所述安装块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分别由左板体和右板体构成,左板体的下部和右板体的下部通过连接板连接,左板体的上部焊接第一型钢,右板体的上部焊接第二型钢,第一型钢的上半段构成安装块1的顶面。
所述钩体3与安装块1的顶部连接,钩体3既可以直接与安装块1固定连接,如:焊接、螺栓连接等。为了防止在起重时重物旋转导致钢绳打结,更好的做法是,所述钩体3与安装块1的顶部可转动连接。可转动连接的方式也较多,例如,可以是在安装块1的顶部设置通孔,钩体3的连接端穿过通孔后在端部焊接一个尺寸大于通孔的圆盘,实现竖向的限位,当然,也可以是钩体3的端部设置一个横向的销孔,利用插销进行竖向的限位。针对尺寸较小的钩体3,还可以是通过旋转接头将钩体3和安装块1顶部连接。
所述位于滑轮2下方的滑轮安装腔4一侧壁上设置贯穿至安装块1表面的开口6,所述开口6由内至外斜向上延伸。所述开口6的宽度以满足钢绳的通过为宜,太大则增加了钢绳脱出的风险,太小则对钢绳的适应性较低,通常开口6的宽度在10-20mm之间,也就是说所述开口6两侧壁之间的距离为10-20mm。如图1中所示,开口6位于安装块1右侧,开口6由左下至右上延伸,当开口6位于安装块1左侧时,则开口6由右下至左上延伸。开口6的长度越长,则钢绳越不容易从开口6内脱出,如图1中所示,开口6由第一型钢和第二型钢围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志勇,未经张志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67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