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8942.0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80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梁昌海;吴仁培;罗小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龙之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23/00 | 分类号: | A61H2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梁睦宇,黄磊 |
地址: | 510530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压 弹道 体外 冲击波 装置 | ||
1.一种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治疗头组件、枪筒组件和手柄组件,所述治疗头组件、枪筒组件和手柄组件依次连接;所述治疗头组件包括冲击头、前端盖、弹性件和第一连接体,所述冲击头通过弹性件安装于前端盖,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一端与前端盖连接;所述枪筒组件包括枪筒、管体、锥体和第二连接体,所述枪筒与管体套接,所述锥体置于管体内,所述枪筒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体连接,所述管体的一端插入第二连接体,所述枪筒的另一端和管体的另一端均与手柄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通过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圆筒状的弹性主体和与弹性主体一体成形的外缘部,所述外缘部的内径大于冲击头的头部的直径,所述弹性主体的一端与外缘部连接,所述弹性主体与冲击头套接,所述弹性主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内环部,此第一内环部与冲击头的中部卡接,所述外缘部的端部顶着前端盖的前内端面,且所述外缘部与前端的内腔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一端通过外螺纹与前端盖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一端内设有第二内环部,所述第二内环部顶着弹性件的内端端面;所述第二连接体的一端的外部通过外螺纹与第一连接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体的另一端通过外螺纹与枪筒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体的一端与冲击头之间设有O型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手柄外壳、后端盖、弹性材料制成的触发按钮、PCB板、电磁阀和阀体,所述手柄外壳的后端与后端盖连接,所述手柄外壳内设有安装腔,所述电磁阀和阀体均安装于安装腔,所述枪筒的另一端与手柄外壳连接,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自手柄外壳的前端插入安装腔,且所述管体的另一端与阀体连通;所述阀体与电磁阀连接;所述手柄外壳的前端设有安装孔,所述触发按钮通过过盈配合安装于安装孔,且所述触发按钮通过PCB板与电磁阀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治疗线和气管,治疗线与气管套接,所述治疗线端部自手柄外壳的侧壁插入安装腔,所述气管的一端自手柄外壳的侧壁插入安装腔,且所述气管的一端通过阀体与管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组件还包括第一硅胶套,所述手柄外壳和后端盖均被第一硅胶套包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外壳内设有卡槽,所述PCB板卡接于卡槽内,且PCB板和手柄外壳的内壁之间通过螺钉紧固连接,所述触发按钮的外端与安装孔过盈配合,而所述触发按钮的内端顶着PCB板。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体的后端端部与阀体之间依次设有缓冲件和磁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枪筒外壁套接有第二硅胶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龙之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龙之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894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