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CB褪膜膜渣脱水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9692.2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0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光辉 |
主分类号: | F26B17/20 | 分类号: | F26B17/20;F26B2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胡辉,庞学哲 |
地址: | 518067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cb 褪膜膜渣 脱水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PCB褪膜膜渣脱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PCB褪膜膜渣脱水机。
背景技术
PCB印制电路板生产过程内层和外层褪膜工序将会产生膜渣,是由碱性褪膜液将PCB板面指定区域的感光膜褪除,大部分感光膜溶解于碱性褪膜液中,少部分感光膜为溶解在碱性褪膜液中而产生膜渣。膜渣组成:碱性褪膜液含量≥90%,感光膜含量≤10%。
PCB行业褪膜膜渣为危险废弃物,企业无法自行处理,需要委托有资质处理厂商进行处理,最终为焚烧处理。但膜渣中含有大于90%碱性褪膜液,若不加以脱水处理而直接委外处理,将严重影响委外处理费用,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同时也无法满足政府环保部门对企业危险废弃物总量控制。另方面因膜渣中含有大量碱性褪膜液,有资质处理厂商也无法进行直接焚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CB褪膜膜渣脱水机,其脱水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可以完成PCB褪膜膜渣脱水,减轻企业生产膜渣外运处理费用,满足直接焚烧处理要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PCB褪膜膜渣脱水机,包括机舱和设在所述机舱内的锥形轴,所述锥形轴上设有螺旋叶片,所述机舱的前端形成进料端,机舱的后端形成出料端,所述锥形轴的外径由进料端到出料端逐渐变大,所述机舱包括前机舱板、后机舱板、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前机舱板和后机舱板上的固定杆、交替安装在所述固定杆上的固定板和活动板以及罩在所述固定板和活动板上方的盖板,所述固定板与固定杆固定连接,相邻固定板间留有供活动板沿固定杆前后运动的间隙,固定板和活动板顶部均开设半圆槽,所述锥形轴贯穿各半圆槽,所述固定板的半圆槽直径大于螺旋叶片的外径,活动板的半圆槽可与转动的螺旋叶片配合实现前后运动。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盖板上于机舱的进料端设有进料斗,所述后机舱板上设有出料口。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锥形轴的后端设有与锥形轴同轴且穿过所述出料口的螺杆,所述螺杆上设有可沿螺杆前后调节的背压板,所述背压板的前侧设有在前后调节时可改变出料口大小的锥面。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板和活动板顶部均开两个半圆槽,所述前机舱板、后机舱板间设有两根并排贯穿所述半圆槽的锥形轴,两锥形轴上设有部分重叠的螺旋叶片。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螺旋叶片的螺距由进料端到出料端逐渐变小。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在两所述锥形轴前端的传动轴、设在各所述传动轴上且相互啮合的齿轮以及可驱动任一所述传动轴的减速电机。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机座,所述机座的顶部具有前低后高的安装面,所述机舱安装在所述安装面上。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机座上于机舱的下方设有接水斗。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相邻两所述固定板之间的间隙由进料端到出料端逐渐变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工作时,膜渣从进料端进入机舱后,锥形轴通过螺旋叶片将膜渣从进料端运送至出料端,过程中,也带动活动板在相邻两固定板之间左右运动,清理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的滤缝,防止堵塞影响脱水。由于锥形轴的外径逐渐变大,产生巨大的内压,从而达到膜渣脱水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脱水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可以完成PCB褪膜膜渣脱水,减轻企业生产膜渣外运处理费用,满足直接焚烧处理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机舱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结构特点,而如果有描述到方向( 上、下、左、右、前及后) 时,是以图1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局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光辉,未经杨光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96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睡枕
- 下一篇:一种新型枕头及枕件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