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配电室的用电量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0877.5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2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俊吉 |
主分类号: | H02B15/00 | 分类号: | H02B15/00;H02J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8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 用电量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配电室的用电量控制装置,属于配电室领域。
背景技术
带有低压负荷的室内配电场所称为配电室,主要为低压用户配送电能,设有中压进线(可有少量出线)、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
现有公开技术申请号为:CN201420857788.3的一种用电设备管理系统,用于管理使用流经智能电表的电能的用电设备。该系统包括:第一存储器,用于存储用电量控制阈值;用电量数据采集装置,被配置为从智能电表采集用电量数据;第一数值比较器,其第一输入端连接到第一存储器,其第二输入端连接到用电量采集装置,第一数值比较器被配置为比较用电量数据和用电量控制阈值;以及智能开关,连接到第一数值比较器,并且电连接到用电设备,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数值比较器的比较结果来切换用电设备的工作模式。由此,使得能够针对阶梯电价政策,适当调整对用电设备的管理控制,节省用户的用电成本,使阶梯电价政策发挥更好的效果。现有的配电室无法对住户使用电量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配电室的用电量控制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配电室无法对住户使用电量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配电室的用电量控制装置,其结构包括电量监控柜体、显示面板、智能开关模块、综合控制系统、测控仪表、GPRS模块、串口服务器、用电量数据采集模块、控制传感器、电源监测单元、用电量控制装置、变压器、定时器,所述显示面板装设在电量监控柜体的顶端上,所述显示面板与综合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综合控制系统上设有串口服务器,所述串口服务器通过GPRS模块与显示面板相连接,所述串口服务器内侧通过分支线路与测控仪表相连接,所述测控仪表与用电量数据采集模块相连接,所述用电量数据采集模块与控制传感器相连接,所述控制传感器通过用电量数据采集模块与串口服务器相连接,所述控制传感器与电源监测单元相连接,所述电源监测单元通过用电量数据采集模块与用电量控制装置相连接,所述用电量控制装置通过变压器与串口服务器相连接,所述变压器与智能开关模块相连接,所述智能开关模块与定时器相连接,所述智能开关模块和定时器均与串口服务器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综合控制系统固定装设在电量监控柜体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监测单元由空调监测模块、照明监测模块、冷冻设备、温度监测模块、湿度监测模块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用电量控制装置由电功率检测部、空调导出模块和空调控制器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用电量控制装置通过串口服务器与综合控制系统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综合控制系统采用微控制器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智能开关和定时器,能够对住户使用电量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使电力厂有效掌握发电量,避免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配电室的用电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电量控制装置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源监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电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电量监控柜体-1、显示面板-2、智能开关模块-3、综合控制系统-4、测控仪表-5、GPRS模块-6、串口服务器-7、用电量数据采集模块-8、控制传感器-9、电源监测单元-10、用电量控制装置-11、变压器-12、分支线路-13、定时器-14、空调监测模块-15、照明监测模块-16、冷冻设备-17、温度监测模块-18、湿度监测模块-19、电功率检测部-20、空调导出模块-21、空调控制器-2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俊吉,未经张俊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08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