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置气囊可升降减震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0915.7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8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子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盛减振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084 | 分类号: | F16F9/084;F16F9/32;F16F9/43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41 | 代理人: | 薛辉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置 气囊 升降 减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减震器,具体涉及一种外置气囊可升降减震器。
背景技术
在大多数汽车的悬架系统内部装有减震器,减震器也称为“悬挂”。减震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以及来自地面的冲击。现有的减震器,一般包括活塞杆和筒体,活塞杆可活动地与筒体连接,筒体内分别设有气腔和油腔来实现气压减震和液压减震,这种结构的减震器,活塞杆只会在汽车腾空或者下压状态时动作来实现减震,不能用于实现汽车底盘高度的升降,在遇到较差的路况时,减震效果比较一般。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控制活塞杆的升降,以此控制车身底盘的高度,适应不同的路况,使汽车的减震更加顺滑的外置气囊可升降减震器。
为此,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方案来实现的:
外置气囊可升降减震器,包括上吊环、下吊环、内筒体和活塞杆,活塞杆可活动地与内筒体连接,内筒体内设有液压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下吊环与底座连接,底座上设有压力阀,底座上部设有开口,底座开口处与第一气囊连接,第一气囊另一端设有弯折部,弯折部通过锁扣与第二气囊连接,第二气囊另一端通过顶座与内筒体上端连接,顶座上设有气嘴,上吊环与内筒体顶端连接,底座、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之间形成气腔,内筒体和活塞杆设置在气腔内,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外部设有外筒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遇到较差的路况,汽车震动较大时,通过对气嘴处进行充气,可以使得气腔压力变大,第一气囊的外部又设有外筒体,此时第一气囊会向上膨胀,由于设置了弯折部,弯折部会随着第一气囊的膨胀而恢复平直,更加方便第一气囊向上膨胀,同时带动活塞杆向外伸出,使减震器整体高度变高,抬升底盘离地高度,得到更好的减震效果并防止底盘受到过多的刮擦。当在比较平坦的道路上行驶时,可以打开气嘴放掉气腔内部分气体,第一气囊会往回收缩,带动活塞杆也向内缩进,使减震器整体高度变小,降低底盘离地高度,在得到减震的同时提升汽车稳定性和操控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外置气囊可升降减震器,包括上吊环1、下吊环12、内筒体4和活塞杆10,活塞杆10可活动地与内筒体4连接,内筒体4内设有液压减震机构,下吊环12与底座11连接,底座11上设有压力阀13,底座11上部设有开口,底座11开口处与第一气囊9连接,第一气囊9另一端设有弯折部8,弯折部8通过锁扣7与第二气囊5连接,第二气囊5另一端通过顶座3与内筒体4上端连接,顶座上设有气嘴2,上吊环1与内筒体4顶端连接,底座11、第一气囊9、第二气囊5和顶座2之间形成气腔14,内筒体4和活塞杆10设置在气腔内,第一气囊9和第二气囊5的外部设有外筒体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盛减振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盛减振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09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剪切式高空作业车前后轴联动转向系统
- 下一篇:10档阻力可调减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