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定量控制的灌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1500.1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8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俞用军;游程超;吴虹锐;陈收;胡爱国;胡军;肖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六和金属(湖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23/02 | 分类号: | B22C23/02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2231 | 代理人: | 周伟 |
地址: | 433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量 控制 灌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及行业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定量控制的灌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砂型在铸造前,均会涂覆一层涂料,该涂料可以让铸件更光滑,减少铸件表明的砂孔和渣孔。一般上浆为手工喷浆方式,喷浆施工简单,但效率低下,人工强度高、所需时间长,不利于裂缝的填充和浆液的扩散,特别是增加了铸造线的铸造工序,不利于降低成本,节能降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定量控制的灌浆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砂型模上浆方式施工复杂、工作时间长、浆液填充不均匀不完整、工艺自动化程度低、精度差、人工劳作强度高等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定量控制的灌浆系统,包括过滤槽,所述过滤槽内部由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割成第一过滤槽、第二过滤槽、第三过滤槽,其中第一隔板的高度低于过滤槽槽壁的高度,所述第二隔板的高度低于第一隔板的高度,各个过滤槽底部均设有排污管道,所述第三过滤槽通过出浆管与隔膜泵连接,隔膜泵通过给浆管连接储浆塔。
作为优选,所述储浆塔包括塔箱,塔箱内设有内池,内池底部设有过滤网,所述隔膜泵通过给浆管连接外池,所述内池通入喷浆管,喷浆管的末端与隔膜泵连接,隔膜泵通过管道与计量阀连接,计量阀与喷浆管连接,喷浆管设置在上料输送线的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塔箱设置在站架顶部。
本实用新型采用二道隔板瀑布式连续过滤和储浆塔滤板上浮式过滤,过滤效果极好,喷浆管出来的涂料达到洁净标准,使用计量阀定量将浆料灌到砂模里,隔膜泵采用不锈钢气动隔膜泵、工作效率高、流量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结合图1-图2所示,一种可定量控制的灌浆系统,包括过滤槽62,所述过滤槽62内部由第一隔板623和第二隔板622分割成第一过滤槽626、第二过滤槽625、第三过滤槽624,灌浆线外经过第三过滤槽624,再溢到第二过滤槽625沉淀后再溢到第一过滤槽626,这三个过滤槽都方便清洗,可每天清理一次沉淀的砂子,其中第一隔板622的高度低于过滤槽62槽壁的高度,所述第二隔板623的高度低于第一隔板622的高度,各个过滤槽62底部均设有排污管道621,所述第三过滤槽624通过出浆管60与隔膜泵65连接,隔膜泵65通过给浆管66连接储浆塔63,所述过滤槽62一部分通过出浆管60穿过隔膜泵65与储浆塔63底部连接,另一部分通过溢流管67与储浆塔63外部连接,所述储浆塔63内部设有喷浆管68,所述喷浆管68上设有隔膜泵65,使用隔膜泵65(QBY3-25APF不锈钢气动隔膜泵,流量:0-2.4m³/h,扬程:0-50m,口径:25mm)将第三过滤槽624内的浆料经过过滤器反抽到储浆塔63,浆料会从储浆塔63溢到外槽,在外槽的底部回流到第三过滤槽624,所述储浆塔63包括塔箱632,所述塔箱632设置在站架631顶部,塔箱632内设有内池633,内池633底部设有过滤网634,所述隔膜泵65通过给浆管66连接外池,所述内池633通入喷浆管68,喷浆管68的末端与隔膜泵65连接,便于从储浆塔63用隔膜泵65抽出浆料,隔膜泵65通过管道与计量阀69连接,使用计量阀69(FG-03,工作压力21(Mpa),最大节流量106(L/min)灌定量的浆料到砂模9里,计量阀69与喷浆管68连接,喷浆管68设置在上料输送线上方。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六和金属(湖北)有限公司,未经六和金属(湖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15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