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卡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3121.6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5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朱昭晖;陈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71 | 分类号: | H01R12/71;H01R13/648;H01R13/516;H01R13/629 |
代理公司: | 苏州慧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9 | 代理人: | 丁秀华 |
地址: | 2262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信号传输的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卡形式存储媒体具有轻薄短小、高存储量、耐震、可多次重复记忆等优异特性,因此被广泛的运用在信息家庭、个人计算机或可携带式数字产品上。电子卡与电子产品连接时,必须通过电子卡连接器作为媒体媒介,以便于计算机主机的读取与存储。
现有技术中的卡连接器结构形态多样,其中一类卡连接器包括卡连接器和卡托,所述卡托适于容纳在所述卡连接器的收容腔内。所述卡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本体、固定在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及盖设在绝缘本体外围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与金属外壳共同界定形成所述收容腔。存储卡放置在所述卡托后插入所述收容腔实现装配。通过卡托与卡连接器的固持实现电子卡的位置稳定。
然而,现有技术中,卡连接器轻薄化设计,需要保证卡托的强度,所以一般卡托内都存在有金属部件。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卡托会随使用者装卡的过程而拔出脱离卡连接器,由于环境、使用者的摩擦等因素,卡托本身及卡托内金属部件会带有静电,电子卡同样也有可能带有静电。当使用者把带有静电的卡托插入卡连接器后,附着在卡托及卡上无法导出的静电会影响电子卡与端子的信号传输,从而影响卡连接器的使用效果。
有鉴于此,有必要将现有的卡连接器结构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连接器,所述卡连接器能够有效去除卡托上的静电。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及盖设于所述端子模组外围的金属外壳,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绝缘本体及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所述金属外壳包括顶板、由顶板两侧分别向下折弯形成的侧板、由顶板一端向下折弯形成的端板、及分别沿侧板和/或端板进一步折弯延伸形成的固定脚,所述顶板、侧板及端板共同形成插接空间并形成插入口,所述卡连接器还包括可插入所述插接空间内的卡托,所述卡托包括本体部及至少部分埋设在所述本体部内的金属部件,所述金属外壳的顶板上形成有接触臂,所述接触臂包括凸伸入插接空间内的抵接部,所述金属部件形成有露出于插接空间内的接触区域,所述抵接部弹性抵接于所述接触区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臂呈悬臂梁状,所述抵接部自接触臂自由端向插接空间内折弯形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托的本体部相对抵接部所在位置向内凹陷形成有容纳部,所述金属部件至少部分从所述容纳部露出并形成所述接触区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纳部沿卡托的插拔方向延伸,所述容纳部于插拔方向贯穿本体部远离插入口一端的端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部包括沿卡托插入方向延伸且左右间隔排列的左侧壁、右侧壁、位于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中间的中间壁、连接所述左侧壁和中间壁一端的左端壁及连接所述右侧壁和中间壁一端的右端壁,所述左侧壁、中间壁、左端壁共同围设形成左收容部,所述右侧壁、中间壁、右端壁共同围设形成右收容部,于卡连接器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抵接部与中间壁所在位置上下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部件包括对应埋设于中间壁内的长条形中间板,所述接触区域由中间板的一部分形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于卡托插拔方向上,所述接触臂位于靠近端板所在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臂由顶板撕破形成,所述接触臂呈多段阶梯状向插接空间内折弯形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部件包括对应埋设于左侧壁内的左侧板,对应埋设于右侧壁内的右侧板,对应埋设于左端壁内的左端板及对应埋设于内右端壁内的右端板,所述左侧板、右侧板、中间板、左端板及右端板连接为一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端子模组、第二端子模组及第三端子模组,所述第一端子模组、第二端子模组及第三端子模组均包括若干个端子1及与所述端子一体固持的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端子模组、第二端子模组及第三端子模组之间呈豆腐块形式而彼此独立,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和第二端子模组均适用于与一4FF Nano SIM卡对接。所述第三端子模组适用于与一Micro SD卡对接。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和第二端子模组于卡托插拔方向前后排列。所述第三端子模组于卡托插拔方向上位于第一端子模组和第二端子模组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31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柱状节理岩体物理模型
- 下一篇:一种简易振动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