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酸性气体收集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4611.8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4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斌远;赵晟锌;陈忠林;李若昭;陈达;康晶;崔学刚;沈吉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4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文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23210 | 代理人: | 范欣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酸性 气体 收集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酸性气体收集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化学实验室中空气污染物成分复杂,如果不及时收集排放,会威胁实验者及实验室环境的安全。实验室产生的无机废气主要包括氮氧化物、硫酸雾、盐酸、氟化氢、硫化氢、二氧化硫等,其中酸性废气的产生十分普遍,除了实验室环境,还包括化工、轻工、印染、医药、钢铁、机械、电子、仪表、电镀等工业部门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酸性废气,均需要配置合适的废气收集处理装置。
目前,实验室场景产生的废气主要通过通风橱或集气罩收集,然后通过活性炭等吸附材料吸附有机废气,通过喷淋填料塔等装置吸收无机气体,一般分为湿法废气处理和干法废气处理两大类。湿法废气处理一般采用酸雾净化塔进行处理,适于净化HCl、HF、NH3、HCN、H2S等水溶性气体,酸性废气由风机引入酸雾净化塔,在填料层中与氢氧化钠中和液喷雾进行充分的接触和反应,再经脱液处理后排入大气。干法废气处理是利用固体表面的分子引力或化学键力将废气中的污染组分吸附在固体表面以除去的过程,适用于污染物种类相对稳定且含量较低的废气处理,一般采用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有机废气,利用活性炭丰富的微孔结构和大比表面积高效吸附去除有机污染物质。
针对典型的实验室等环境下产生的酸性气体,一般采用酸雾净化塔处理,利用碱性溶液吸收废气酸性组分,要求净化效果好、结构紧凑、耐腐蚀性能好、安装运行维护方便。传统处理装置处理效率低,设备占地面积大,对于运行状况缺乏自动监测和控制手段,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水量损失也没有相应的补偿系统,而且处理装置整体集成化程度不高,适用性不强。另外还存在自动化程度低、安装维护不便、药剂不节约等问题。因此,发明一种处理效果好、安装使用更便捷、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在线监测和自动控制的酸性气体收集处理系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酸性气体处理装置处理效率不高,运行时缺乏自动监测和控制手段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酸性气体收集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酸性气体收集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气体收集装置1、气体净化装置2和引风排气装置4,气体净化装置2外部还连有自动监测装置3。
进一步地,气体净化装置2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塔罩11、喷淋单元8、进气室7和碱液储存隔间6;气体收集装置1与进气室7相连,排气装置与塔罩11的出口相连;碱液储存隔间6顶部与进气室7底部相通,碱液储存隔间6的底部通过碱液循环管道与碱液循环水箱14相连,气体净化装置2底部还置有一碱液循环泵5,碱液循环泵5的入口连接碱液循环水箱14,碱液循环泵5的出口连接喷淋单元8。
进一步地,自动监测装置3包括玻璃电极传感器15、自动报警警示灯18和垂直监测筒20,垂直监测筒20与碱液储存隔间6连通,玻璃电极传感器15一端置于垂直监测筒20液面以下,另一端与自动报警警示灯18连接。
进一步地,碱液循环水箱14顶部接入一自来水进水管,碱液循环水箱14的进水口接有一水箱浮球阀17,当碱液循环水箱14平衡水位低于设计水位时,水箱浮球阀17开启,自动补偿水量。
进一步地,喷淋单元8由一层或多层上下相对设置的碱液喷淋装置和多面空心球填料层10构成,所述碱液喷淋装置包括布水管和耐腐蚀螺旋喷嘴9,布水管进口通过液循环管道19与碱液循环泵5的出口相连。
进一步地,多面空心球填料层10由上至下依次由固定格栅、多面空心球填料以及填料承托层组成,多面空心球填充层10的厚度为10~100cm。
进一步地,耐腐蚀螺旋喷嘴9由PP、PVDF或PVC类耐腐蚀塑料制成,其喷流角度范围为60~170°。
进一步地,气体收集装置1通过防腐风管22与进气室7相连,所述塔罩11的出口通过防腐风管4与引风排气装置的引风机13相连,防腐风管22上设置有电控风阀12。
进一步地,碱液储存隔间6底部设有一放空阀16以便检修,碱液循环泵5为耐腐蚀水泵。
进一步地,气体收集装置1为通风橱或排气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46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