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曝气盘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4705.5 | 申请日: | 2017-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8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谭培;汪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澳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C02F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曝气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曝气盘。
背景技术
曝气盘在污水处理领域中非常常见,传统的曝气盘为膜片式曝气盘,通过在盘体表面覆盖一层带孔的弹性膜,在曝气盘通入空气时利用空气撑起弹性膜使其拉伸,促使弹性膜上的微孔扩张引导气体从为空中排出进入水内,虽然弹性膜在曝气结束时能收缩封闭微孔,从而避免水返流进入曝气管内,但弹性膜也存在一系列缺陷,在通入不同压力的空气时,其扩张效果也各不相同,因此从微孔中溢出的气泡大小也会随之改变,气压大时弹性膜扩张多,微孔尺寸大,气泡体积大,气压过小时,气泡虽小但供气量不足,两者都会导致曝气效果减弱,再者,弹性膜为确保微孔封闭时能有效保证水不在水压的作用下渗入曝气盘,因此微孔必须开设的够小,但微孔过小在曝气时也就需要较大的压力开撑开微孔,因此会增加空气输入设备的负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液面差及压力差阻隔水的反向逆流,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的曝气盘。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曝气盘,包括盘体,所述盘体底部设有用于将盘体固定于曝气管上的管箍,所述盘体呈漏斗状,其顶部设有将盘体内腔与水隔开上的承压盖,所述盘体内腔的底面上设有垂直向上延伸、其端部靠近承压盖底面的阻水管,所述阻水管与曝气管上的开孔相通;所述盘体内壁设有若干条沿内壁呈辐射状均布设置的曝气道,所述曝气道的开口一端位于盘体内腔的底部、另一端位于盘体上部的外缘处与外界相通。
上述结构中,通过盘体和承压盖在盘体内建立承压腔,在曝气结束时水压的作用下会导致部分水会逆流至承压腔内,为确保承压腔内的水不进入曝气管,因此将阻水管的管口设置到接近承压盖底部来阻隔水,当曝气盘工作时,压缩空气率先通入承压腔建立压力,在压力的作用下使进入承压腔内的水从承压腔底部的曝气道率先排出,当承压腔内的水完全排完后,压缩空气随即进入曝气道流向盘体外部实现曝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水管靠近承压盖的管口处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在气流从阻水管自下往上输送时为导通。
上述结构中,虽然压差能实现水的阻隔避免水流入曝气管,但由于曝气盘是多个串联并联使用,为增加设备整体的可靠性,在阻水管管口增加单向阀可避免曝气系统中因曝气管存在泄漏点或曝气管无法保压的情况下导致水逆流至曝气管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箍包括上管箍和下管箍,所述上管箍直接固定于盘体底面上,其横截断面为“Ω”形,苏泊墅下管箍的横截断面为“C形”。
上述结构中,上管箍的“Ω”形和下管箍的“C形”相互卡合实现盘体在曝气管上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管箍与曝气管接触的内壁上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密封盘体与曝气管之间的间隙。
上述结构中,密封圈可确保曝气管的压缩空气在流经阻水管时不外溢泄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在并联串联的曝气系统中,可有效保证因个别曝气盘失效或曝气管存在泄漏以及曝气管无法保压,导致的水逆流至曝气管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结束时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0-盘体;11-管箍;111-上管箍;112-下管箍;113-密封槽;114-密封圈;12-承压盖;13-阻水管;131-单向阀;14-曝气道;15-承压腔;a-曝气管;b-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考图1、图2,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曝气盘,包括盘体10,所述盘体10底部设有用于将盘体10固定于曝气管a上的管箍11,所述盘体10呈漏斗状,其顶部设有将盘体10内腔与水隔开上的承压盖12,所述盘体10内腔的底面上设有垂直向上延伸、其端部靠近承压盖12底面的阻水管13,所述阻水管13与曝气管a上的开孔b相通;所述盘体10内壁设有若干条沿内壁呈辐射状均布设置的曝气道14,所述曝气道14的开口一端位于盘体10内腔的底部、另一端位于盘体10上部的外缘处与外界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澳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澳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47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