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封垫圈、压嵌式绝缘套管及电力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6602.2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8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宝江;李佳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宝江;李佳琪 |
主分类号: | H01B17/58 | 分类号: | H01B17/58;H01G4/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710061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垫圈 压嵌式 绝缘 套管 电力 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压嵌式绝缘套管的密封垫圈、压嵌式绝缘套管及电力电容器。
背景技术
电力电容器广泛用于电力系统和电工设备中,常见的电力电容器包括串联电容器、并联电容器、耦合电容器、电热电容器和断路器电容器等。电力电容器的结构通常包括外壳、电容芯体和出线部,其中:外壳具有操作口、用于封闭操作口的封口盖,以及出线口;电容芯体位于外壳内,出线部与电容芯体连接并伸出外壳的出线口。
通常,电力电容器的外壳由钢板密封焊接而成;电容芯体进行绝缘油浸渍处理,包括极板、包裹于极板的绝缘件和将绝缘件和极板固定的紧固件;出线部包括压嵌式绝缘套管和用于与电容芯体连接的连接片,压嵌式绝缘套管包括位于出线口内侧的下端法兰套和位于出线口外侧的上端法兰套和瓷套,其中,瓷套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垫圈,瓷套两端分别嵌入上端法兰套和下端法兰套。在电力电容器出厂前,需要对电力电容器的外壳进行钢丸喷砂表面处理,然后进行喷漆处理。
现有技术中,密封垫圈的密封效果欠佳,瓷套与下端法兰套之间经常存在缝隙,在对电力电容器的外壳进行钢丸喷砂表面处理时,钢丸极易进入该缝隙,电力电容器的日后使用过程中,残存在该缝隙内的钢丸会氧化生锈,产生的锈水流到外壳表面,从而导致产品品质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压嵌式绝缘套管的密封垫圈、压嵌式绝缘套管及电力电容器,用以提高瓷套与下端法兰套之间的密封效果,提高产品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压嵌式绝缘套管的密封垫圈,包括第一圈形密封部、第二圈形密封部和环形连接部,其中:第二圈形密封部位于第一圈形密封部的外侧,并通过环形连接部与第一圈形密封部连接。
可选的,第二圈形密封部的截面形状包括圆形、方形或多边形。
较佳的,所述环形连接部与第一圈形密封部的其中一侧端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环形连接部的厚度C1满足:0.1mm≤C1≤1mm。
可选的,所述环形连接部包括呈环形分布的至少三个连接条,每个连接条连接第一圈形密封部和第二圈形密封部。
本实施例中,密封垫圈包括第一圈形密封部、第二圈形密封部和环形连接部,该密封垫圈设置于压嵌式绝缘套管的瓷套外侧,其第一圈形密封部的内壁与瓷套外侧连接,在瓷套嵌入下端法兰套的过程中,密封垫圈的第一圈形密封部与瓷套一同嵌入下端法兰套,第二圈形密封部在瓷套和下端法兰套的挤压作用下填充于瓷套和下端法兰套之间,从而提高了瓷套与下端法兰套之间的密封效果,进而提高了产品品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嵌式绝缘套管,包括下端法兰套、上端法兰套和瓷套,其中:瓷套的外侧设置有如前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密封垫圈,瓷套的两端分别嵌入上端法兰套和下端法兰套,密封垫圈的第一圈形密封部与瓷套外侧连接,第二圈形密封部填充于瓷套和下端法兰套之间。本实施例中的压嵌式绝缘套管采用前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密封垫圈,瓷套与下端法兰套之间的密封效果较佳,从而提高了产品品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力电容器,包括如前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压嵌式绝缘套管。该电力电容器采用前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密封效果较佳的压嵌式绝缘套管,产品品质较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密封垫圈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密封垫圈的一结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密封垫圈的另一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压嵌式绝缘套管的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密封垫圈;2-第一圈形密封部;3-第二圈形密封部;
4-环形连接部;5-瓷套;6-下端法兰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提高瓷套与下端法兰套之间的密封效果,提高产品品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压嵌式绝缘套管的密封垫圈、压嵌式绝缘套管及电力电容器。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压嵌式绝缘套管的密封垫圈1,包括第一圈形密封部2、第二圈形密封部3和环形连接部4,其中:第二圈形密封部3位于第一圈形密封部2的外侧,并通过环形连接部4与第一圈形密封部2连接。
第二圈形密封部3的截面形状不限,例如可以为圆形、方形或多边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宝江;李佳琪,未经李宝江;李佳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66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