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7010.2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119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曾巧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王基才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理想循环寿命的电芯。
背景技术
随着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市场对其使用寿命的要求越来越高。锂离子电芯的电解液会随着电芯的使用逐渐消耗,影响电芯的使用寿命。为了延长电芯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提出了在制备电芯的初期预留过多的电解液。但是,过多的电解液会导致部分电解液游离存在,导致电池的实际厚度超过设计厚度并影响其外观。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理想循环寿命和平整结构的电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理想循环寿命和平整结构的电芯。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芯,其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间隔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离膜卷绕成的极片组,以及设置在极片组上的极耳,其中,极片组的中心设有吸液层,吸液层设有与极耳对应的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芯的一种改进,所述吸液层具有多微孔聚合物骨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芯的一种改进,所述吸液层包括依次层叠的上外层、内层和下外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芯的一种改进,所述上外层和所述下外层设置有若干个微孔,所述内层设置有若干个通孔。微孔和通孔的设置,使得电解液可以顺利 通过。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芯的一种改进,所述微孔孔径为0.02~0.6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芯的一种改进,所述通孔孔径为0.5~3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芯的一种改进,所述上外层和所述下外层为聚酯无纺布层或聚丙烯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芯的一种改进,所述内层为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层、聚乙烯层、凝胶态聚合物层或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芯的一种改进,所述上外层和所述下外层的厚度为10~70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芯的一种改进,所述内层厚度为20~100μ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芯通过在极片组中心设置吸液层,吸液层上设有与极耳形状和尺寸对应的凹槽,极耳可对应容置于凹槽中。如此设置,可以合理利用电芯的内部空间,起到平整电芯、改善外观的作用。此外,吸液层可吸附并存储电芯制备初期注入的电解液,在循环过程中受到膨胀挤压可以缓慢释放电解液,补充循环过程中电解液的消耗,延长电芯的循环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电芯及其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芯中吸液层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芯中吸液层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芯和现有未设置吸液层的电芯的循环性能对比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吸液层;20-极片组;100、102-凹槽;104-上外层;106-内层;108-下外层;200、202-极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间隔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离膜卷绕成的极片组20,以及设置在极片组20上的极耳200,202,其中,极片组20的中心设有吸液层10,吸液层10设有与极耳200,202对应的凹槽100,102。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吸液层10平铺于极片组20的中心,即极片组20开始卷绕的极片上。吸液层10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凹槽100,102,极片组20上设置的两个极耳200,202可对应收容于凹槽100,102中。如此设置,不仅可以合理利用电芯的内部空间,也可以起到平整电芯和改善电芯外观的作用。
请参照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吸液层10包括依次层叠的上外层104、内层106和下外层108,上外层104和下外层108由聚酯无纺布或聚丙烯材料制成,厚度为10~70μm。上外层104和下外层108具有若干个微孔,微孔孔径为0.02~0.6μm。内层106由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聚乙烯、凝胶态聚合物或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材料制成,厚度为20~100μm。内层具有若干个通孔,通孔孔径为0.5~3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70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极片切叠一体机
- 下一篇:一种高安全性的动力锂电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