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吻合口垂直缝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8372.3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0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冯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68 | 分类号: | A61B17/068 |
代理公司: | 重庆棱镜智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22 | 代理人: | 周维锋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吻合 垂直 缝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吻合口垂直缝合器。
背景技术
吻合器是医学上使用的替代传统手工缝合的设备。由于吻合器具有操作简便、很少有副作用和手术并发症等优点,还使得过去无法切除的肿瘤手术得以病兆切除,很受国内外临床外科医生的青睐和推崇。现代医疗在进行直肠癌根治术、全胃切除术、PPH术等手术时,通常会使用吻合器对吻合口的垂直面进行缝合。目前的缝合方式主要是使用传统持针器缝合。传统持针器缝合时持针器的操作面为吻合口的轴向面,而手术需要缝合面为吻合口的径向面,传统吻合器缝合操作困难,不易操作,易造成对人体的伤害,严重影响手术质量及手术安全,增加医疗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吻合口垂直缝合器,通过缝合器缝合吻合口的径向面,便于缝合操作,以减少缝合对人体的伤害,减低手术的难度,减低医疗风险,提高手术质量及手术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吻合口垂直缝合器,包括圆锥形的穿刺头、与穿刺头同轴设置的中心杆以及中心杆套管,所述中心杆与穿刺头连接,所述中心杆套管外套于中心杆且与穿刺头可拆卸连接,还包括可穿入中心杆套管内的缝合器,所述缝合器包括勾线器、操作杆以及呈半圆环状的缝合针,所述缝合针的针尾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操作杆的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穿刺头上设置有两根分别位于中心杆两侧的导向杆,所述操作杆沿轴向设置有与导向杆相配合的通孔。
可选地,所述导向杆的一侧设置有卡接键,所述导向杆通过扭力弹簧与穿刺头旋转连接,所述通孔内设置有与卡接键相配合的卡接槽。
可选地,所述穿刺头上设置有两个旋转°对称的定位组件,两个所述定位组件分别设置在中心杆左右两侧,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导向杆下方的取线隔板以及设置在导向杆上方的限位块,所述取线隔板穿过中心杆套管向外延伸,所述取线隔板底部靠近穿刺头的一端设置有与缝合针相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取线隔板外侧开有与定位孔连通且与勾线器相配合的取线槽。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吻合口垂直缝合器,包括圆锥形的穿刺头、与穿刺头同轴设置的中心杆以及中心杆套管,所述中心杆与穿刺头连接,所述中心杆套管外套于中心杆且与穿刺头可拆卸连接,还包括可穿入中心杆套管内的缝合器,所述缝合器包括勾线器、操作杆以及呈半圆环状的缝合针,所述缝合针的针尾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操作杆的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吻合口垂直缝合器,通过缝合器缝合吻合口的径向面,便于缝合操作,以减少缝合对人体的伤害,减低手术的难度,减低医疗风险,提高手术质量及手术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穿刺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勾线器勾取缝合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缝合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穿刺头、2-中心杆、3-中心杆套管、4-缝合器、11-导向杆、12-卡接键、 13-取线隔板、14-限位块、41-勾线器、42-操作杆、43-缝合针、44-连接杆、 131-定位孔、132-取线槽、421-通孔、422-卡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83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