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点焊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9172.X | 申请日: | 2017-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0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卜松松;陈斌;尹嘉伦;马雪杰;王宏辉;丁言军;郑琦;李志宏;王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2 | 分类号: | B23K37/0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43 | 代理人: | 龙洋 |
地址: | 31504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点焊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池点焊机构,特别是一种用于点焊方形电池的点焊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池点焊机基本都是采用双点过流焊接的原理对电池进行点焊,即通过两个电极对工件进行加压使两层金属在两个电极的压力下形成一定的接触电阻,此时焊接电流从其中一个电极流经另一个电极时在两接触电阻点形成瞬间的热熔接,且焊接电流瞬间从另一个电极沿两工件流至该电极形成回路,完成电池点焊。
这样的焊接方式能够不伤及被焊工件的内部结构,焊接质量相对较好。但在对方形电池进行点焊时,往往都需要进行两次点焊工序,如此一来明显增加了生产工序,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先后两次点焊可能会造成方形电池结构稳定性上的一些破坏,对方形电池的工作性能造成影响,进而导致产品的合格率下降。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用于电池点焊的机构结构上的不足,需要设计一种设计合理、点焊效果好的电池点焊机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设计合理、点焊效果好的电池点焊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池点焊机构,包括:
支座;
焊接机构,与支座相连,在焊接机构上设置有两组焊针;
调节机构,与焊接机构相连,所述调节机构能带动焊针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点焊机构中,所述焊接机构由两焊接单元构成,两焊接单元分别与支座相连,每个焊接单元上均具有上述的一组焊针。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点焊机构中,在支座上活动设置有与两焊接单元一一对应的两移动块,且移动块能带动对应的焊接单元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点焊机构中,在支座上还安装有控制两移动块同时移动的气缸。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点焊机构中,所述焊接单元包括穿设在移动块上的两移动轴,每个移动轴的底部均固连有连接块,两连接块相对一侧分别固设有压块,且每个压块与对应的连接块之间均卡固有一个焊针。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点焊机构中,两焊接单元呈对称设置,各压块呈类“田”字形排列,且每个压块与所在连接块面朝另一个焊接单元的两个端面平齐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点焊机构中,每个焊针均靠近所在压块朝向另一个焊接单元的端面设置,两组焊针中相对设置的两个焊针为一对焊针,且每对焊针中的两个焊针之间留有间隙。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点焊机构中,移动块顶部穿设有与两移动轴一一对应的两千分尺,每个千分尺的底端均通过弹簧与对应移动轴的顶端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点焊机构中,在移动块上还设置有两导块以及与两导块配合的两滑块,两滑块与两移动轴一一对应且每个移动轴均穿过对应的滑块并与弹簧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点焊机构中,每个滑块内均安装有套设在对应移动轴上的直线轴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采用两组焊针对方形电池同时进行两处点焊,一步到位;同时通过千分尺配合滑块以及导块对相应的焊针进行位置调节,灵活性好;此外直线轴承的设置对移动轴的移动进一步限位,确保移动平稳、点焊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支座;21、移动块;22、移动轴;23、连接块;24、压块;25、焊针;31、千分尺;32、导块;33、滑块;34、弹簧固定块;35、弹簧座;40、直线轴承;50、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电池点焊机构包括:
支座10;
焊接机构,与支座10相连,在焊接机构上设置有两组焊针25;
调节机构,与焊接机构相连,调节机构能带动焊针25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采用点焊的焊接方式能够不伤及被焊工件的内部结构,焊接质量相对较好。但对方形电池进行点焊时,采用现有的点焊设备往往都需要进行两次点焊工序,如此一来明显增加了生产工序,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先后两次点焊还可能会造成方形电池结构稳定性上的一些破坏,影响工作性能,产品合格率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未经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91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焊接储油罐外壳悬臂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机器人管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