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家用护理床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9349.6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40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高敏;刘惠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惠兰 |
主分类号: | A61G7/00 | 分类号: | A61G7/00;A61G7/05;A61M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32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柱 床架 家用护理床 输液架 插孔 抵紧 本实用新型 插孔内壁 滑移配合 抵紧件 推动件 插接 竖直方向移动 支撑柱顶端 均匀设置 组件包括 悬挂臂 滑轮 穿设 施力 受力 竖直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家用护理床,包括床架、输液架以及连接于床架底部的滑轮,所述床架设有插孔,所述输液架包括插接于插孔的支撑柱、连接于支撑柱顶端的悬挂臂,所述支撑柱设有抵紧组件,所述抵紧组件包括沿支撑柱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且与支撑柱呈滑移配合的若干抵紧件、穿设于支撑柱且沿竖直方向与支撑柱呈滑移配合的推动件,所述推动件受力沿竖直方向移动并施力于若干抵紧件沿支撑柱径向朝向插孔内壁移动且抵紧于插孔内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能够稳定地将输液架插接于插孔内的一种家用护理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庭护理家具,特别涉及一种家用护理床。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现在家庭中往往都会有老人,而为了能够直接在家中对老人进行照看,一般都会在家中配备家用护理床,从而能够对老人进行照看以及在生病时对其进行基本的护理。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3458558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家用多功能护理床,包括床架、床架以及安装于床架底部四角的脚轮,床架设于床架上,脚轮上设有刹车踏板,床架包括从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头板、左背板和右背板、左坐板和右坐板、上脚板、下脚板;头板设置于床架的前部,床架上位于头板底部放置有洗头盆;右背板和左背板并排设置于床架的中前部;床架的前部和后部两侧设有用于插入输液架的插孔。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插孔来将输液架插接于护理床上,但是因为输液架具有一定的高度,容易在操作过程中因为被误碰而发生倾倒或者摇晃,并且家用护理床在不需要使用输液架时,输液架的存在会影响其使用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家用护理床,通过抵紧组件,能够稳定地将输液架插接于插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家用护理床,包括床架、输液架以及连接于床架底部的滑轮,所述床架设有插孔,所述输液架包括插接于插孔的支撑柱、连接于支撑柱顶端的悬挂臂,所述支撑柱设有抵紧组件,所述抵紧组件包括沿支撑柱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且与支撑柱呈滑移配合的若干抵紧件、穿设于支撑柱且沿竖直方向与支撑柱呈滑移配合的推动件,所述推动件受力沿竖直方向移动并施力于若干抵紧件沿支撑柱径向朝向插孔内壁移动且抵紧于插孔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输液架时,将支撑柱插接于插孔内,并施力于推动件在支撑柱中沿着竖直方向移动,移动过程中的推动件将会对若干个抵紧件同时施力,从而使若干个抵紧件能够同时朝向插孔内壁运动,并且使抵紧件抵紧于插孔的内壁,进而使支撑柱能够稳定地插接于插孔内,而避免因外力的误碰而导致支撑柱倾倒而从插孔内滑出;与此同时,在不需要使用输液架时,能够松开抵紧件进而方便地将输液架从插孔中拔出,从而增大了护理床四周的操作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件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与抵紧件一一对应的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一端铰接于推动件外壁且另一端铰接于抵紧件远离插孔内壁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支撑柱插接至插孔内后,施力于推动件在支撑柱中沿着竖直方向移动,推动件通过铰接的联动杆将会把推动件沿着竖直方向的运动传递至抵紧件沿着水平的运动,从而使抵紧件能够沿着支撑柱的径向朝向插孔内壁运动,进而对插孔内壁起到抵紧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件同轴连接有圆台,所述圆台截面呈梯形,所述圆台外壁抵触于抵紧件远离插孔内壁一端;所述抵紧件与支撑柱之间连接有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推动件沿着竖直方向移动时,因为圆台的截面呈梯形,则表示圆台的两端面直径呈一小一大,圆台的外壁从其中一端面过渡到另一端面呈倾斜设置,进而利用圆台的外壁能够把抵紧件在支撑柱中推动,使若干个抵紧件可以同步在支撑柱中朝向插孔内壁运动,并且使抵紧件抵紧于插孔内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柱设有与抵紧件一一对应且与支撑柱径向呈平行的限位孔,所述抵紧件穿设且滑移配合于限位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惠兰,未经刘惠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93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