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型薄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0214.1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29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万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7/02 | 分类号: | E04F1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44237 | 代理人: | 曹小翠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住宅共用排气道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L型薄壁结构。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于2011年1月21日申请了名称为“共用排气道”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1110024368.8),该共用排气道设置于房间阴角处,阴角处的楼板预设洞口,该排气道由L型薄壁结构穿过洞口或设置于楼板上围合所述洞口及部分墙面而形成,共用排气道上开设有若干进气口,进气口上安装有功能阀。
该共用排气道取消了现有国家行业标准中的专用水泥砂浆薄壁管道,通过L型薄壁结构围合洞口及部分墙面而形成共用排气道,废气经共用排气道由其顶部排出,既保证了原来水泥砂浆管的排气功效,又不产生原来管道壁与墙面的缝隙问题,保证了排气系统的使用永久性,便于防水处理,结构简单可靠,施工方便,成本低。
虽然该共用排气道具有上述优点,但是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该共用排气道的L型薄壁结构与墙面之间封堵粘接面积小,会出现附着力不牢而裂开的现象,导致密封性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型薄壁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L型薄壁结构附着力不牢、密封性能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L型薄壁结构,设置于房间的阴角处,所述阴角处的楼板预设洞口,所述L型薄壁结构穿过所述洞口叠加围合部分墙面/或设置于楼板上围合所述洞口及部分墙面而形成共用排气道,所述L型薄壁结构包括相互垂直的两平板,所述相互垂直的两平板靠近墙面的端部内侧设有内板,所述内板沿所述平板高度方向设置,所述内板与所述平板靠近墙面的端部形成用于填充密封材料的第一开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的形状为矩形,弧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图形。
可选地,所述内板至少为两个,相邻内板之间形成用于填充密封材料的第二开口。
可选地,所述第二开口的形状为矩形,弧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图形。
可选地,至少一所述平板上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上安装有功能阀。
可选地,两所述平板和所述内板由浆料一体固化成型;或者由平板拼接装订、粘接而成。
可选地,两所述平板和所述内板内设有增强物,所述增强物为钢筋、钢丝、钢筋网、纤维、纤维丝束、纤维网格布、无纺布、金属薄条带、有孔薄条带、包装带、编织带、秸秆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两所述平板和所述内板内设有轻质物,所述轻质物为木屑、秸秆、泡沫、聚苯烯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中,L型薄壁结构应用于共用排气道后,由于两相互垂直平板端部具有与内板形成的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墙面相交形成通空,从而可实现机械化填充密封材料作业,减小人工劳动强度,同时内板增加了相互垂直平板端部与墙面相交处的填充密封材料的粘附面积,不易空鼓、不易漏气,增强了密封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L型薄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L型薄壁结构与阴角围合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L型薄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L型薄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L型薄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型薄壁结构,设置于房间的阴角处,所述阴角处的楼板预设洞口,所述L型薄壁结构穿过所述洞口叠加围合部分墙面/或设置于楼板上围合所述洞口及部分墙面而形成共用排气道,所述L型薄壁结构包括相互垂直的两平板,各所述平板靠近墙面的端部内侧设有内板,所述内板沿各所述平板高度方向设置,所述内板与所述平板靠近墙面的端部形成用于填充密封材料的第一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万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万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02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