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压吸耳球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0251.2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8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安鑫;张心春;赵兰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格尔检测技术服务(青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41 | 代理人: | 郝团代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压 吸耳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耳球。
背景技术
吸耳球是又作洗耳球,通常是橡胶质地,下面是球形气囊,上面是细长的吸嘴。在实验室中,吸耳球不仅可被用于配合吸量管或移液管吸取溶液,也可以用来吹走物体表面的液体,还可以用来对具有管状口部的容器施加一定的气压。加压时,将吸嘴插入被加压容器的管状口部中,通过挤压气囊将气囊中气体挤入需要加压的容器中,压力不够时,需要将吸耳球与被加压容器脱离,吸耳球吸入气体后,再挤压气囊进行加压。操作过程繁琐,加压效果不好,不能持续加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普通吸耳球不能持续加压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加压吸耳球,不需要将吸耳球的吸嘴与被加压容器脱离,就可以反复挤压气囊,提供持续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加压吸耳球,包括气囊,气囊上部为颈部,颈部连接吸嘴,颈部的腔体内设置第一瓣膜,气囊的底部设置第二瓣膜,挤压气囊时,第一瓣膜向吸嘴方向开启,第二瓣膜关闭,松开气囊,第二瓣膜向气囊内开启,第一瓣膜关闭;气囊的底部设置磁铁块;吸嘴内设置内螺纹接头。
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地,第二瓣膜的下方设置防护网。
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地,还包括辅助吸嘴,辅助吸嘴的底部设置外螺纹接头,与吸嘴内的内螺纹接头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地,吸嘴与辅助吸嘴无缝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地,磁铁块设置气囊底部的中心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地,气囊的一侧设置平的触面。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加压吸耳球,不需要将吸耳球的吸嘴与被加压容器脱离,可以反复挤压气囊,提供持续的压力;可以根据需要加设辅助吸嘴,扩大了吸耳球的使用范围;放置平稳,不容易倾倒和翻滚,从而大大减少了洗耳球吸嘴处被污染,从而也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的交叉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压吸耳球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吸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压吸耳球加压时瓣膜的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压吸耳球吸气时瓣膜的位置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压吸耳球气囊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气囊;11、第二瓣膜;12、防护网;13、触面;14、磁铁快;2、颈部;21、第一瓣膜;3、吸嘴;31、螺纹接头;4、辅助吸嘴;41、外螺纹接头;42、尖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
图1提供了一种加压吸耳球,主体为橡胶材质的,自下而上依次为球型的气囊1、颈部2和吸嘴3,气囊1、颈部2和气嘴3的腔体是贯通的。
吸嘴3内设有内螺纹接头31,用于连接辅助吸嘴4。为了保护易碎的玻璃仪器,内螺纹接头31的端部稍稍伸入吸嘴,使吸嘴3的最前端为橡胶,避免单独使用时,内螺纹接头31与仪器直接接触。
辅助吸嘴4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一端为橡胶材质的尖嘴42,另一端为外螺纹接头41。辅助吸嘴4的尖嘴42可以是直的,也可以为弯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辅助吸嘴4与吸嘴3连接后贴合紧密。
颈部2的腔体内设置第一瓣膜21,气囊1的底部设置第二瓣膜11。挤压气囊时,第一瓣膜21向吸嘴3方向开启,第二瓣膜11关闭,气体自气囊1流向被加压容器,如图3所示,第一瓣膜21旁边的箭头指向气流流动的方向;松开气囊1,第一瓣膜11自动关闭,第二瓣膜11向气囊1内开启,外界气体进入并充满气囊1,如图4所示,第二瓣膜11下方的箭头为气流的流动方向。再次挤压气囊1,第一瓣膜21向吸嘴3方向开启,第二瓣膜11在压力下关闭,气体自气囊1经过颈部流向被加压容器,实现对被加压容器的持续加压。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瓣膜关闭时,与颈部内壁密封连接,第二瓣膜关闭时,与气囊底部密封连接。加压期间不需要断开吸嘴与被加压容器的连接,操作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格尔检测技术服务(青岛)有限公司,未经英格尔检测技术服务(青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02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容量瓶
- 下一篇:一种用于多指标生化检测的微流控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