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铝模板斜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0610.4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5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利德;张典福;李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前海格锐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7/00 | 分类号: | E04G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模板支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铝模板斜撑装置。
背景技术
斜撑可将地震水平力变成柱的轴向力传给基础、地基。通过将斜撑设置在建筑的外围四周,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结构材料,有效增大结构的刚度以及增大结构的抗震能力,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抗震结构构件。
公开号为CN20492022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斜撑,包括固定底座、下伸缩管和上伸缩管;下伸缩管和上伸缩管的一端均转动固定在固定底座上,固定底座安装在楼面上;下伸缩管和上伸缩管的另一端均设有竖向背楞,竖向背楞装配式连接铝模板墙体上的横向加固背楞;下伸缩管和上伸缩管的两端均设有螺杆段,固定底座和竖向背楞上均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调节座,调节座内开设有与螺杆段螺纹配合的内螺纹,螺杆段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在调节座上。
上述多功能斜撑的上伸缩杆和下伸缩杆通过同一铰接件铰接于固定底座上,铰接件分别受到上伸缩杆和下伸缩杆的轴向力,容易损坏,此时下伸缩管和上伸缩管均不能起支撑效果,影响斜撑对铝模板的支撑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稳定的铝模板斜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铝模板斜撑装置,包括第一斜撑杆、第二斜撑杆以及固定于楼板上的底座,所述第一斜撑杆和所述第二斜撑杆分别与所述铝模板铰接,所述底座包括底板以及设置于底板上与底座固定连接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斜撑杆夹设于所述第一套筒之间且与第一套筒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斜撑杆夹设于所述第二套筒之间且与第二套筒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斜撑杆和第二斜撑杆分别套设于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中,可减少第一斜撑杆和第二斜撑杆对底座铰接处的轴向力,使底座放置更稳定。第一斜撑杆和第二斜撑杆之间相互配合对铝模板进行支撑,可提高铝模板放置的稳定性,使铝模板受力均匀不易变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上均设有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斜撑杆的下端夹设于第一套筒之间,所述第二斜撑杆的下端夹设于所述第二套筒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斜撑杆夹设于第一套筒之间,可使第一斜撑杆放置更稳定,且因底座一和底座二均与楼板固定连接,通过将拆卸底座二(将底座二与楼板分离),便可取出第一斜撑杆或第二斜撑杆,便于对第一斜撑杆、第二斜撑杆或底座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加强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肋可使第一套筒与底座之间的连接更稳定,且加强肋可减少第一斜撑杆对底座施加的侧向力(垂直于铰接座轴线方向的力)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斜撑杆包括第一调节杆以及设置于第一调节杆两端且与第一调节杆螺纹连接的第一支撑杆,位于第一调节杆两端的第一支撑杆的螺纹的旋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位于第一调节杆两端的第一支撑杆的螺纹的旋转方向相反,旋转第一调节杆时,位于第一调节杆两端的第一支撑杆均向第一调节杆方向移动(或均背离第一调节杆方向移动),第一斜撑杆的长度减小(增大),通过调节第一斜撑杆的长度,使斜撑可紧紧撑住铝模板,达到更好的支撑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调节杆上设有调节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握紧把手,便可更好的对第一调节杆施力,便于旋转第一调节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把手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双手放置于不同的调节把手上,可更好的旋转调节把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一调节杆之间设有第一保护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筒可减少灰尘或是水与螺纹接触,导致螺纹堵塞或是生锈,可增强第一斜撑杆的使用寿命。连接杆覆盖于第一支撑杆与第一调节杆的连接处,使其连接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保护套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转动连接且轴向限位。
当第一保护套固定于第一支撑杆上时,在第一支撑杆旋入第一调节杆的过程中,第一保护套与第一支撑杆的接触面积增大,导致第一保护套与第一支撑杆的摩擦力增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第一保护套与第一支撑杆转动连接,第一调节杆转动时,第一保护套与第一调节杆接触产生的摩擦力带动第一保护套转动,使动摩擦转化为静摩擦,可减少第一保护套与第一调节杆的磨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前海格锐建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前海格锐建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06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模板底部接高板
- 下一篇:一种建筑钢管的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