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蓬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0684.8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7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汪林清;吉炫霄;庄婉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5/42 | 分类号: | B65G65/42;B65D88/6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4 | 代理人: | 王志兴 |
地址: | 23200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蓬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防蓬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下料本体将物料下料到皮带机,再通过皮带机对物料进行转运是一种普遍的物料输送方式。
现有技术中,物料能否顺利通过下料机下落到皮带机上,取决于物料的材质。例如,由于物料掺混不均匀,物料出现层状堆积;物料比例超过设计的规定范围,物料中的水分过高,从而导致物料粘结;由于物料内长纤维过多,从而造成物料粘结,产生团状连接;物料颗粒度的大小与下料本体规定不符。上述情况表明:由于物料材质的原因,物料在下料的过程中极易产生堆积或者粘结,从而使得物料通过下料机下料到皮带机时产生蓬料、堵料的现象。
因此,如何通过下料机将物料下料到皮带机时,避免物料产生蓬料、堵料的现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有效避免物料在通过下料机下落至皮带机时产生蓬料、堵料现象的防蓬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悬挂装置、下料本体、皮带机以及悬挂于下料本体中的疏通导杆;所述疏通导杆位于悬挂装置与皮带机之间,其上端与下料本体上方的悬挂装置固定相连,下端则通过弹性伸缩部件与下料本体的底部相连;所述疏通导杆的底部末端还设有一与皮带机上表面相抵接的移动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下料本体为一上下两端分别开有开口的筒体,包括下料本体上端和下料本体下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下料本体上端为一横截面呈梯形的筒体,其上端设有第一开口;所述下料本体下端为一横截面呈长方形的筒体,其下端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内径尺寸小于第一开口的内径尺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下料本体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连接部,弹性伸缩部件通过连接部与下料本体的底部固定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弹性伸缩部件具体为弹簧或弹性皮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悬挂装置设置于下料本体的正上方,为一水平横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下料本体的顶端两侧还设有延伸部,所述悬挂装置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延伸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疏通导杆纵向贯穿于下料本体中,包括垂直固定于悬挂装置上的主杆和位于主杆上的至少一个支杆;所述支杆沿主杆的杆壁四周分布,且与之呈一定的倾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支杆与主杆杆壁之间的倾角具体为20-16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移动装置具体为一万向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可与下料机配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有效避免物料在通过下料机下落至皮带机时产生蓬料、堵料现象的防蓬料装置,通过设置与悬挂装置连接的疏通导杆,使与疏通导杆连接的移动装置与皮带接触,并使移动装置随皮带机皮带滚动而移动,进而使得疏通导杆发生倾斜;同时,通过设置与下料本体的底部连接的弹性伸缩部件,使得发生倾斜的疏通导杆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即通过运动的皮带机和弹性伸缩部件的相互作用,使疏通导杆在下料本体中来回摆动,并搅动物料,进而使得物料能够顺利从下料本体中落至到皮带机上,防止蓬料、堵料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的一种防蓬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的一种防蓬料装置的疏通导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的一种防蓬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3中的一种防蓬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下料本体,11为下料本体上端,111为第一开口,12为下料本体下端,121为第二开口,13连接部,131为第一连接部,132为第二连接部,14为延伸部,2为皮带机,3为悬挂装置,4为疏通导杆,41为主杆,42为支杆,5为移动装置,6为弹性伸缩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06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马达轴承的自动上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固态次氯酸消毒粉及其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