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陷阱式连续捕鼠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1990.3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2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赵长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长江 |
主分类号: | A01M23/04 | 分类号: | A01M23/04 |
代理公司: | 牡丹江市丹江专利商标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3205 | 代理人: | 张雨红 |
地址: | 157011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陷阱 连续 捕鼠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鼠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陷阱式捕鼠器。
背景技术
老鼠做为四害之一,既糟蹋粮食,也容易传播疾病,还会损坏物品,一直是人类想要消灭的对象。老鼠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而且非常狡猾,一般的捕鼠装置很难抓到它们。最原始的捕鼠装置是老鼠夹,不过老鼠夹每次打开后只能动作一次,被触发后不管能不能打到老鼠,再次使用时必需人为再次将它支起来,不能连续捕鼠。老鼠夹还存在一个缺点是不安全,打开后容易伤到大人或孩子,也容易伤到家中的小动物。老鼠夹夹到老鼠后一般上面会残留有死老鼠的气味,下次使用时老鼠闻到味以后一般就会躲着走,不会去触发。现在虽然有各种比较有效的鼠药,不过鼠药灭鼠的缺陷是不知道老鼠死的具体位置,也不容易找到死老鼠,死老鼠腐烂后的气味更是另人难以忍受,也影响环境卫生。鼠药还容易被家禽或家畜误食,甚至被孩子误食,因此用鼠药灭鼠的缺陷也非常多。虽然多年以来一直有人在研究新型的捕鼠装置,但是存在或结构复杂造价高,或使用效果不够好,或不能连续捕鼠等种种缺陷,使用效果均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捕鼠方式和装置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使用安全效果好,可以实现连续捕鼠的陷阱式连续捕鼠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它包括捕鼠器器身,捕鼠器器身为底部封闭、从下向上逐渐变细、上部设有顶面的桶形体,捕鼠器器身顶面上设有与捕鼠器器身内部相连通的诱鼠孔,诱鼠孔下方与诱鼠孔相间隔开一定距离的捕鼠器器身内壁上设有一圈环形诱饵平台,诱饵平台的中心孔与诱鼠孔上下正对且面积大于诱鼠孔的面积,捕鼠器器身内设有位于诱饵平台下方铰接在捕鼠器器身上的翻板,翻板位于诱饵平台下方的一侧设有与诱饵平台中心孔相配合的翻板叶片、位于铰接轴另一侧设有可以使翻板叶片下翻后可以自动上翻堵住诱饵平台中心孔的复位配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它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使用安全,效果好,可以实现连续捕鼠的优点。它采用诱饵加陷阱的方式进行捕鼠,既可以连续捕捉老鼠,捕捉到的老鼠也不会逃掉,最后可以一起杀灭并处理掉。它避免了使用鼠夹和鼠药灭鼠的各种缺陷,可以达到安全卫生捕鼠灭鼠的目标。它使用起来不受环境限制,可用于各种环境灭鼠,而且外形美观,不会影响市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分解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它包括捕鼠器器身1,捕鼠器器身1为底部封闭、从下向上逐渐变细、上部设有顶面11的桶形体,捕鼠器器身1顶面11上设有与捕鼠器器身1内部相连通的诱鼠孔12,诱鼠孔12下方与诱鼠孔12相间隔开一定距离的捕鼠器器身1内壁上设有一圈环形诱饵平台13,诱饵平台13的中心孔14与诱鼠孔12上下正对且面积大于诱鼠孔12的面积,捕鼠器器身1内设有位于诱饵平台13下方铰接在捕鼠器器身1上的翻板2,翻板2位于诱饵平台13下方的一侧设有与诱饵平台13中心孔14相配合的翻板叶片21、位于铰接轴另一侧设有可以使翻板叶片21下翻后可以自动上翻堵住诱饵平台13中心孔14的复位配重22。
捕鼠器器身1顶面11的形状和面积与底面一致且上下正对。
捕鼠器器身1由盛鼠桶15和安装在盛鼠桶15上口上的陷阱环16构成,盛鼠桶15为下部侧壁为粗直段、中部侧壁为下粗上细的锥形段、上部侧壁为细直段的有底变径桶状体,捕鼠器器身1顶面11设于陷阱环16的顶部,陷阱环16上顶面11的下方设有一圈外径小于顶面11的陷阱环壁17,诱饵平台13设于陷阱环壁17的下口内。盛鼠桶15内侧底部的外周为一圈环形平底、环形平底的内侧为下粗上尖用于防止老鼠上跳逃跑的圆锥形底18。
翻板2铰接在盛鼠桶15细直段中间高度位置的侧壁上,翻板叶片21位于盛鼠桶15内、复位配重22位于盛鼠桶15外。
诱饵平台13中心孔14的边部向上设有一圈立沿19。
陷阱环16的陷阱环壁17从上向下安装在盛鼠桶15的细直段内,顶面的直径与盛鼠桶15底部直径相同。
陷阱环16与盛鼠桶15的细直段相套装位置的陷阱环壁17外壁上设有若个定位坑20,盛鼠桶15细直段的内壁上设有若干个与各定位坑20分别相配合的定位凸起23,盛鼠桶15细直段设有各定位凸起23位置的两侧分别设有向上贯通到细直段上边的弹性缝隙24。
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注塑工艺制作,加工成型方便,制作成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长江,未经赵长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19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