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性氧化铝陶瓷涂覆隔膜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2650.2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8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周素霞;王晓明;杨浩田;韦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卓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6 | 分类号: | H01M2/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 氧化铝陶瓷 隔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涂覆隔膜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性氧化铝陶瓷涂覆隔膜。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作为新型的高能化学电源,在高温或高效率充放电等条件下,电池体系的热效应会引起电池内部的热积累,极易导致热失控,从而引起锂电池的燃烧和爆炸,因此,锂电池的安全性问题使我们首要考虑的。目前,市场上大多采用在PP/PE微孔膜上涂覆陶瓷层以改善锂电池隔膜的热稳定性,并且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陶瓷的吸湿保液性能较差,不利于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放电及循环性能,且随着动力或储能系统对电池的高输出、高容量的需求,电池在异常行为发生着火或爆炸的可能性是现有电池的几倍至几十倍,一般的陶瓷隔膜没有足够的热稳定性,不足以迅速导热或阻燃来应付电池短路时温度急速升高行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提供一种改性氧化铝陶瓷涂覆隔膜,其提高了氧化铝陶瓷隔膜的热稳定性和吸湿保液性,提高了锂电池隔膜的安全性能、倍率放电及循环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改性氧化铝陶瓷涂覆隔膜,包括微孔基膜层,以及涂覆在微孔基膜层上单面或双面的改性氧化铝陶瓷涂层,所述微孔基膜层的厚度为3.00~20.00μm,所述改性氧化铝陶瓷涂层掺杂有无机氧化物粒子,所述无机氧化物粒子为氧化硅和氧化钛,所述改性氧化铝陶瓷涂层厚度为0.50~5.00μ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微孔基膜层为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或聚乙烯微孔膜。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改性氧化铝陶瓷涂层掺杂有增稠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微孔基膜层的厚度为12.00~16.00μ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改性氧化铝陶瓷涂层厚度为1.00~3.50μ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通过设置微孔基膜层,以及涂覆在微孔基膜层上单面或双面的改性氧化铝陶瓷涂层,氧化铝本身是缺陷的尖晶石结构,是Al和O的四面体或八面体结构,通过合成氧化铝时引入无机氧化物粒子,使无机粒子和Al填充到所述四面体或八面体中,形成无机氧化物和氧化铝交联界面,提高了氧化铝的热稳定性及孔隙率,提高了氧化铝陶瓷隔膜的热稳定性和吸湿保液性,提高了锂电池隔膜的安全性能、倍率放电及循环性能;同时改性氧化铝合成方法简单易操作,且隔膜由改性氧化铝、粘结剂和增稠剂混合搅拌后一次涂覆既可获得,制备工艺简单,能够降低锂电池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另一实施例的组装结构图。
10、微孔基膜层20、改性氧化铝陶瓷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改性氧化铝陶瓷涂覆隔膜,包括微孔基膜层10,以及涂覆在微孔基膜层10上双面的改性氧化铝陶瓷涂层20,所述微孔基膜层10的厚度为3.00~20.00μm,所述改性氧化铝陶瓷涂层20掺杂有无机氧化物粒子,所述无机氧化物粒子为氧化硅和氧化钛,所述改性氧化铝陶瓷涂层20的厚度为0.50~5.00μm,所述微孔基膜层10为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或聚乙烯微孔膜,所述改性氧化铝陶瓷涂层20掺杂有增稠剂,所述微孔基膜层10的厚度最好为12.00~16.00μm,所述改性氧化铝陶瓷涂层20的厚度最好为1.00~3.50μm。
图2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之另一实施例,其与前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包括微孔基膜层10,以及涂覆在微孔基膜层10上单面的改性氧化铝陶瓷涂层20。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卓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卓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26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