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喇叭缓冲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5417.X | 申请日: | 201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5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林进财;高坤林;李光辉;郭荣甫;何伟;郑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2 | 分类号: | H04R9/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61101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喇叭 缓冲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响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喇叭缓冲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共振是音响工作时伴生的一种现象,因其具有无序性所以不利于音响的音质,随着消费者对音响音色的要求不断提升,如能进一步消除音响装配时的易共振结构,将有利于减轻音响工作时的共振。
以往装配中,喇叭通常以硅胶圈固定于安装面的塑胶柱上,由于塑胶柱为硬质细长的物体,而且与音源相距很近,很容易因音响发声而震动,形成共振源,如能对其改进,将有利于减小音响共振对音响音质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喇叭缓冲固定结构,能减少喇叭固定结构中的共振源。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喇叭缓冲固定结构,所述缓冲固定结构包括安装面和成对设置的弹性插接柱;所述安装面上设有与插接柱匹配的定位通孔;所述弹性插接柱设于喇叭本体两侧下端面;所述弹性插接柱外壁设有相互平行的弹性定位凸环,所述定位凸环之间的距离与定位通孔深度相匹配,插接柱的柱径与定位通孔的孔径相匹配;当喇叭安装固定时,弹性插接柱插入定位通孔直至柱壁的定位凸环分别卡置于定位通孔上下端孔沿处,使喇叭固定于安装面处。
所述插接柱的底端处设有锥台,锥台小端朝向下方。
所述弹性插接柱以硅胶成型。
本实用新型中,以弹性插接柱来替代传统工艺中的安装面的塑胶柱,所述弹性插接柱以硅胶成型;由于硅胶不易因音响发声而产生共振,因此可以减轻音响工作时的共振。
本实用新型中,弹性插接柱与喇叭为一体式结构,而且所述插接柱的底端处设有锥台,锥台小端朝向下方,形成导向结构,因此在安装时更为简易。
本实用新型仍采用柱形的安装结构,使得喇叭装配完毕后,其装配体结构和外形与以往工艺较为相近,不易对后续工序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性插接柱设于喇叭本体两侧下端面;该设计能起到类似音箱脚钉的效应,在对喇叭进行可靠固定的同时,又使喇叭本体的共振进一步减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中:1-弹性插接柱;2-喇叭;3-安装面;4-定位通孔;5-定位凸环;6-锥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喇叭缓冲固定结构,所述缓冲固定结构包括安装面3和成对设置的弹性插接柱1;所述安装面3上设有与插接柱1匹配的定位通孔4;所述弹性插接柱1设于喇叭2本体两侧下端面;所述弹性插接柱1外壁设有相互平行的弹性定位凸环5,所述定位凸环5之间的距离与定位通孔4深度相匹配,插接柱1的柱径与定位通孔4的孔径相匹配;当喇叭2安装固定时,弹性插接柱1插入定位通孔4直至柱壁的定位凸环5分别卡置于定位通孔4上下端孔沿处,使喇叭2固定于安装面3处。
所述插接柱的底端处设有锥台6,锥台6小端朝向下方。
所述弹性插接柱1以硅胶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未经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54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合金锅的着色装置
- 下一篇:镀膜碳纳米管纤维的拉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