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多旋翼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5805.8 | 申请日: | 201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53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象山杰尔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7/08 | 分类号: | B64C27/08;B64C1/30 |
代理公司: | 宁波象山甬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70 | 代理人: | 袁红波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多旋翼 无人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民用方面,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多旋翼无人机,结构简单,提高了稳定性和机动性。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新型多旋翼无人机,包括六个旋翼,分别为第一旋翼、第二旋翼、第三旋翼、第四旋翼、第五旋翼和第六旋翼,所述第一旋翼和第二旋翼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支杆组成一号旋翼组,第三旋翼和第四旋翼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支杆组成二号旋翼组,第五旋翼和第六旋翼之间通过第三连接支杆组成三号旋翼组,所述第一连接支杆和第三连接支杆的长度相等,且分别为第二连接支杆的长度的一半;所述第二连接支杆平行等距设置在第一连接支杆和第三连接支杆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支杆、第二连接支杆和第三连接支杆的中心分别与主杆垂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杆与第二连接支杆之间通过菱形加固框架加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支杆、第二连接支杆、第三连接支杆、主杆和菱形加固框架均为炭纤维或轻质金属材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多旋翼无人机,结构简单,提高了稳定性和机动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新型多旋翼无人机,包括六个旋翼,分别为第一旋翼1、第二旋翼2、第三旋翼3、第四旋翼4、第五旋翼5和第六旋翼6,所述第一旋翼1和第二旋翼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支杆7组成一号旋翼组,第三旋翼3和第四旋翼4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支杆8 组成二号旋翼组,第五旋翼5和第六旋翼6之间通过第三连接支杆9组成三号旋翼组,所述第一连接支杆7和第三连接支杆9的长度相等,且分别为第二连接支杆8的长度的一半;所述第二连接支杆8平行等距设置在第一连接支杆7和第三连接支杆9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支杆7、第二连接支杆8和第三连接支杆9的中心分别与主杆10垂直固定连接。
所述主杆与第二连接支杆之间通过菱形加固框架11加固连接。采用菱形加固框架进行加固,加固方式简单,加固效果明显。
所述第一连接支杆、第二连接支杆、第三连接支杆、主杆和菱形加固框架均为炭纤维或轻质金属材质。降低无人机的整体重量,提高了无人机的机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象山杰尔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象山杰尔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58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起落架防共振结构
- 下一篇:一种浮体抛离式两栖四旋翼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