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塑复合管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8076.1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86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应成;赵中华;王瑞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3/024 | 分类号: | F16L23/024;F16L23/028;F16L23/18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0 | 代理人: | 冯龙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管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件连接接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塑复合管接头。
背景技术
钢塑复合管常用于燃气或水的管道,相对较细的钢塑复合管(直径小于5cm)连接接头都是采用卡套式铜管接头或者卡压式铜管接头,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带有夹紧环的连接头,能够方便的将管道和连接头夹紧,当连接较粗的钢塑复合管(直径大于5cm)时,再采用上述接头连接就比较困难,会导致连接不牢固,容易出现管道与接头脱落,或漏水、漏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钢塑复合管接头,解决相对较粗的钢塑复合管接头连接不牢,容易出现管道与接头脱落,或漏水、漏气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钢塑复合管接头,包括连接头主体和连接压紧套件,所述连接头主体两端均设有用于插套钢塑复合管头的锥型接头,所述锥型接头内侧的连接头主体上设有第一连接法兰,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外侧面与连接头主体的夹角面环绕设置多个L型槽,所述L型槽内设置有L型张紧块;所述连接压紧套件包括第二连接法兰和压紧套,所述压紧套也呈锥筒型,所述第二连接法兰设置在压紧套的大头端上;所述连接压紧套件通过套设在锥型接头上将钢塑复合管头夹紧密封,所述第二连接法兰与第一连接法兰相配合通过螺栓紧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锥型接头的锥型面上设有环型槽,所述环型槽内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套的内锥孔上设有内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L型张紧块的转角上设有轴孔,所述L型张紧块通过插在轴孔内的销轴安装在L型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L型张紧块数量为4-16件。
进一步的,所述L型张紧块的内角为86°-88°。优选L型张紧块的内角为87°。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法兰(5)外侧面与连接头主体(1)的夹角处还设置有密封环(14)。
本发明通过下述另一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钢塑复合管连接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1)将连接压紧套件套在钢塑复合管上;
步骤2)钢塑复合管头扩口与锥型接头匹配;
步骤3)在锥型接头上的环型槽内套上密封圈;在第一连接法兰外侧面与连接头主体的夹角处套上密封环;
步骤4)将扩口后的钢塑复合管头套在锥型接头上,直至钢塑复合管头端面挤压在密封环上;
步骤5)移动连接压紧套件向连接头主体靠拢,在连接压紧套件贴近钢塑复合管头的扩口后,旋转连接压紧套件,通过压紧套的内螺纹将钢塑复合管头的扩口上挤压出螺纹,在第二连接法兰与第一连接法兰之间的距离2-5cm时,采用螺栓将第二连接法兰和第一连接法兰紧固连接。同时,通过第二连接法兰的端面对L型张紧块的上角面挤压,使L型张紧块的下角面翘起挤压在钢塑复合管头扩口内孔面上,完成塑复合管头与管接头的牢固密封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一种钢塑复合管接头,通过在第一连接法兰外侧面与连接头主体的夹角面环绕设置多个L型槽,L型槽内设置有L型张紧块;通过第二连接法兰的端面对L型张紧块的上角面挤压,使L型张紧块的下角面翘起挤压在钢塑复合管头扩口内孔面上,完成塑复合管头与管接头的牢固密封连接。
2、本发明一种钢塑复合管接头,通过在压紧套的内锥孔上设有内螺纹;在接头连接时,通过压紧套的内螺纹将钢塑复合管头的扩口上挤压出螺纹,压紧套对钢塑复合管头形成一个抓力,可以有效防止钢塑复合管头与钢塑复合管接头的脱落。解决了相对较粗的钢塑复合管接头连接不牢,容易出现管道与接头脱落,或漏水、漏气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钢塑复合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连接头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L型张紧块7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连接头主体,2-连接压紧套件,3-钢塑复合管头,4-锥型接头,5-第一连接法兰,6-L型槽,7-L型张紧块,8-第二连接法兰,9-压紧套,10-螺栓,11-环型槽,12-密封圈,13-销轴,14-密封环,15-内螺纹,16-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80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