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流体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8740.2 | 申请日: | 2017-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29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苏双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捷博特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12 | 分类号: | E21B4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载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116 | 代理人: | 倪骏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流体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石油工业中钻采油技术领域的技术,可提高油田在一定条件下的采收率。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石油工业中钻采油技术领域的自动流体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为节省钻井成本,通常采用多层合采的方式,即对多个层位中的石油同时进行开采。但当层位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时,例如间隔有水层的时候,在开发到一定时期之后,就会发生产液量中含水比例急剧上升的情况。
尤其是底水油藏的水平井在生产采油后,由于水平段上流体流动的差异性,导致无水采油期很短,水锥、水窜等现象普遍存在。水平井一旦进入油水采油期后,含水率急剧上升,采收率急剧下降,严重影响采油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流体控制装置,其能够克服采油过程中水锥、水窜等现象的发生,提高采收率。根据油藏中含水、不含水、含有不同比例水的流体,会在密度、速度、粘度等方面体现出不同的流体特征,当流体经过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流体控制装置时,通过产生不同的作用力,以此来实现自动调节产出的目的。
在一个方面中,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流体控制装置包括壳体、滑动控制部件和固定环5。其中,壳体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滑动控制部件通过弹簧7和紧固环6与固定环5装配在一起。在壳体内部,固定环5将腔体分隔成上层内腔104和下层内腔102,所述的上层内腔104和下层内腔102之间通过侧流道101流体连通。
优选地,上壳体1和下壳体2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固定环5连接于下壳体2并密封。
优选地,滑动控制组件包括蝶形控制体3和滑动阀体4。蝶形控制体3位于上层内腔104中的一端为蝶形构件,与之相连的为柱体,其与固定环5可滑动地密封,并在端侧设有凸出连接部;滑动阀体4位于下壳体2内部的一端为锥形构件,与之相连的为滑动阀体4的柱体,在所述柱体的末端设有凸出部,并在端侧设有凹入连接部。蝶形控制体3与滑动阀体4通过所述凸出连接部和凹入连接部连接在一起,其例如可以是螺纹连接或者粘结等。
优选地,蝶形控制体3由陶瓷材料构成。
优选地,紧固环6套设于滑动阀体4的柱体外侧,弹簧7设置于紧固环6和滑动阀体4的凸出部之间。另外,紧固环6连接于固定环5。
优选地,上层内腔104的一端设有流体入口100,滑动阀体4和下壳体2之间设有流体出口103,流体入口100和流体出口103之间呈90°角。
蝶形控制体3的蝶形构件设定有曲面,根据不同的曲面设定,流体流经蝶形构件的时候,会对蝶形构件产生一定的作用力,从而带动整个连杆上下移动。在相同蝶形构件的情况下,流体的密度、流速、粘度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力,从而使滑动阀体4下端流体出口103的开口大小不同。通过弹簧不同的阻尼系数的设定,可以使水或者含水量高的流体产生较大的浮力,使流体出口103的开口减小,以此来降低其通过量。对于油和含水率低的流体,流体出口103的开口大一些,增加通过量,以此来控制水的产出,提高油的相对采收率。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流体控制装置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自动流体控制装置,通过蝶形构件的曲面和弹簧阻尼的设置,可以实现不同条件下的流体流出量的自动调节。
2)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自动流体控制装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滑动阀体关闭的状态。
3)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自动流体控制装置,可以应用于多种流体控制的场合,包括油田采油管柱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流体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流体控制装置的流体流动路线示意图;
图3是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紧固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蝶形控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滑动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其仅为说明性的,并不同于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文的基础上,可以对其作出多种不同的改变和/或改进,这样的改变和/或改进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会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捷博特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捷博特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87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