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通道铝均热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9675.5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3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丁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天脉导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苏州睿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77 | 代理人: | 伍见 |
地址: | 21512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 均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导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通道铝均热板。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元器件的集成规模越来越大,其单位体积内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可供利用的有效散热面积却越来越小,散热问题成为制约电子元器件集成规模的一个重要因素。铜热管是一种高效可靠的两相无源导热装置,利用工质相变实现热量的传递,其高稳定性、和高效的散热能力使其在散热领域应用广泛。但是,随着有色金属价格的递增,以及热管理要求的提高,传统的铜热管式散热方式从成本及资源利用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微通道热板应运而生,微通道热板是在管板上加工交错层叠的微通道网状结构,通道宽和通道壁厚在50um左右,通道高宽比约为10,通过相变工质在微通道内循环来传导热量。目前市面上的绝大多数微通道热板没有抗重力性,仅在水平方向上有传热优势,在逆重力方向上,基本没有传热效果,温差普遍在15°以上;另一方面,目前的微通道热板多采用水作为相变工质,水在零度以下就会结冰,故不能在零下的低温环境中使用,如上诸多的技术问题都有待于解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通道铝均热板,使用后在不影响水平方向传热效果的同时,逆重力方向上温差能够控制在5°以内,与此同时解决低温结冰问题,可以在-40℃~-80℃以上的低温环境中正常使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微通道铝均热板,包括集流管,所述集流管内沿其长度延伸方向设有若干个彼此间隔的管板,所述管板上设有微通道,所述集流管内还设有相变工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的内壁设有勾槽毛细结构,所述勾槽毛细结构与集流管一体成型,所述勾槽毛细结构将各所述管板包围在内,所述管板为铝板,各所述管板上均设有毛细吸液芯。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勾槽毛细结构具有结构相同的若干个吸液芯分体,各吸液芯分体之间彼此间隔,一个吸液芯分体对应一个管板,所述吸液芯分体将与之对应的所述管板包围在内,所述吸液芯分体上设有供所述相变工质传输的勾槽。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管板设置在与之对应的吸液芯分体的中心。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吸液芯分体位于管板两侧的所述勾槽以管板为中心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勾槽内还内设有毛细吸液芯。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毛细吸液芯为以金属丝为基材编织的吸液金属网或者吸液金属带。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毛细吸液芯为发泡铜粉、或者发泡铝粉。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毛细吸液芯为铜粉或者铝粉烧结成型的毛细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相变工质为丙酮或者四氧乙烷。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若干股铝丝相互绞合形成所述吸液金属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微通道铝均热板,使用后在不影响水平方向传热效果的同时,逆重力方向上温差能够控制在5°以内,与此同时解决低温结冰问题,可以在-40℃~-80℃以上的低温环境中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微通道均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2-集流管,4-管板,6-勾槽毛细结构,61-吸液芯分体,8-毛细吸液芯,10-勾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天脉导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天脉导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96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