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语音交互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1617.1 | 申请日: | 201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5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周浩;李卫兵;董伟;束照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15/22 | 分类号: | G10L15/22;G10L15/02;G10L15/08;G10L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周放,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语音 交互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驾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语音交互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步入智能化,车载语音交互技术也得到了推广,它不仅仅简单的省去按键的操作,而且通过语音你可以与车互动,展现出车的智能化,人性化,目前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已在各大车型中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语音识别技术是基于统计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一个完整的语音识别系统可大致分为三部分:⑴语音特征提取:目的是从语音波形中提取随时间变化的语音特征序列;⑵声学模型与模式匹配:识别系统底层模型,为每个发音建立发音模块;⑶语义理解:计算机对识别结果进行语法、语义分析。
但是受环境噪声的影响,经常会遇到对车载主机说话时,它会提醒你“没有听清楚,请再说一遍”,尤其两个或两个以上人一起说话时,车载主机不能清除不相干人声干扰,判断失误的几率更大,严重影响客户体验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语音交互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能清除不相干人声干扰,导致语音识别出错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载语音交互系统,包括:
拾音装置、语音处理模块、语音特征信息模块、模糊语音模块、车载主机模块、提示装置;
拾音装置与语音处理模块相连,语音特征信息模块分别与语音处理模块、车载主机模块和模糊语音模块相连,车载主机模块还与执行主体相连;
拾音装置用于拾取语音指令,并传送给语音处理模块;
语音处理模块用于判断接收的语音指令是否包含预设关键词,如果是,则将语音指令发送给语音特征信息模块;
语音特征信息模块用于提取语音指令的声纹特征;
模糊语音模块用于当语音特征信息模块提取的声纹特征与存储的声纹特征不匹配时,向提示装置发送重说提示指令;
车载主机模块用于当语音特征信息模块提取的声纹特征与存储的声纹特征匹配时,控制语音指令相应执行主体执行相应动作。
优选地,所述车载语音交互系统还包括:
存储模块,与语音特征信息模块相连,用于存储第一个包含预设关键词的语音指令的声纹特征。
优选地,所述存储模块具体用于在设定时间内存储第一个包含预设关键词的语音指令的声纹特征。
优选地,所述设定时间为本次车辆上电期间;或者
所述设定时间为接收到关闭语音交互功能指令之前;或者
所述设定时间为本次车辆上电时起,直至接收到关闭语音交互功能指令时止或者车辆下电时止。
优选地,所述语音处理模块包括: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预设关键词,所述预设关键词包括常用的拼音、词语和语句;
比较单元,用于比较接收的语音指令是否包含预设关键词,如果是,则将语音指令发送给语音特征信息模块。
优选地,所述声纹特征包括:音调特征、音频特征和音色特征;所述语音特征信息模块包括:
音调特征提取单元,用于提取语音指令的音调特征;
音频特征提取单元,用于提取语音指令的音频特征;
音色特征提取单元,用于提取语音指令的音色特征。
优选地,所述车载主机模块包括:
标准指令库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标准指令库;
处理器,用于当语音特征信息模块提取的声纹特征与存储的声纹特征匹配时,从标准指令库中选取与语音指令对应的标准指令,然后将标准指令发送到相应执行主体执行相应动作。
优选地,所述拾音装置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
麦克风、麦克风阵列。
优选地,所述提示装置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
语音播报器、显示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语音交互系统,包括:拾音装置、语音处理模块、语音特征信息模块、模糊语音模块、车载主机模块、提示装置。由于语音处理模块确定接收的语音指令包含预设关键词时,并不是直接控制相应执行主体执行相应动作,而是进一步通过语音特征信息模块提取语音指令的声纹特征,判断该语言指令是否与预存储的声纹特征相符,例如是驾驶员的声纹特征,如果是,则执行该语音指令,如果不是则不执行该语音指令,这样就有效避免了误将副驾驶或其他乘客的语音作为语音指令导致误操作的情况发生,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清除不相干人声干扰,导致语音识别出错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16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人机尾翼的快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机载娱乐系统的电源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