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体连接结构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1802.0 | 申请日: | 201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53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侯建勇;陈立山;韩权武;彭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0 | 分类号: | B62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 | 代理人: | 张洋,黄健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体 连接 结构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体连接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汽车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汽车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现有汽车的车体包括副车架和纵梁,副车架的顶面设有沿车体高度方向设置第一螺栓孔,纵梁的底面设有沿车体高度方向设置第二螺栓孔,纵梁和副车架通过沿车体高度方向设置的螺栓穿设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实现连接。
由于现有技术中副车架和纵梁的连接结构受力性能不佳,因此,降低了车体的受力性能,影响了汽车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体连接结构及汽车,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车体连接结构,包括:
纵梁,所述纵梁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螺栓孔的轴线沿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设置;
副车架,所述副车架上设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上设有第二螺栓孔,所述纵梁的第一端与所述抵接部相抵接,且所述纵梁通过安装螺栓穿设所述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与所述副车架连接,所述第一螺栓孔、第二螺栓孔和安装螺栓共轴线。
所述的车体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纵梁的第一端设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垂直于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螺栓孔设置在所述抵接板上,所述抵接板与所述抵接部相抵接。
所述的车体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纵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抵接板平行且与所述抵接板沿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的车体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纵梁的第一端还设有第一管件,所述第一管件的管孔为所述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管件穿设在所述抵接板和加强板上并与所述抵接板和加强板焊接固定。
所述的车体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抵接板和加强板之间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抵接板和所述加强板为一体成型的U型板件。
所述的车体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纵梁的底面开设有操作孔,所述操作孔对应所述第一螺栓孔设置,所述操作孔具有设定面积,用于使所述安装螺栓通过并能够穿设在所述第一螺栓孔中。
所述的车体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纵梁的第二端设有第二管件,所述第二管件沿所述纵梁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管件用于穿设螺栓以使所述纵梁与车体主体连接。
所述的车体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安装螺栓为摆臂安装螺栓,所述副车架上形成有安装槽,所述第二螺栓孔位于所述安装槽的第一侧壁上,所述安装槽的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三螺栓孔,所述摆臂安装螺栓穿设在所述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中并与所述第三螺栓孔螺纹连接,所述安装槽暴露所述摆臂安装螺栓,所述安装槽用于容纳摆臂的连接部并使所述摆臂安装螺栓能够穿设在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孔中,以使所述摆臂与所述副车架连接。
所述的车体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栓孔为螺纹孔,所述第二螺栓孔为光孔。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车体主体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体连接结构,所述车体主体与所述纵梁和副车架连接,所述纵梁沿车体主体长度方向设置。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体连接结构,在汽车装配过程中,纵梁和副车架会与车体主体进行连接,且纵梁沿车体主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由于纵梁的第一端和副车架的抵接部相抵接并通过沿纵梁长度方向设置的安装螺栓相连接,因此,当汽车受到沿车体主体长度方向的冲击力时,副车架和纵梁能够在车体主体长度方向上形成相互的支撑,且纵梁和安装螺栓均受到轴向的力,不易发生断裂,从而提高了车体连接结构的受力性能,进而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体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体连接结构的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纵梁;102:第一螺栓孔;103:副车架;
104:抵接部;105:第二螺栓孔;106:安装螺栓;
107:抵接板;108:加强板;109:第一管件;
110:连接板;111:操作孔;112:第二管件;
113:安装槽;114:第三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18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耕机离合转向系统
- 下一篇:前副车架加强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