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宫腔镜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3416.5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201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安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A61B1/04;A61B1/06;A61B1/005;A61B18/12;A61B18/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徐颖聪 |
地址: | 201201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入管 手柄 插入端 摄像部 宫腔镜 内管 水管 本实用新型 固定设置 显示装置 光源 病变组织 对称设置 可拆卸的 入口设置 出水口 电连接 可视的 入水口 出血 器械 治疗 出口 发现 | ||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一种宫腔镜,包括插入管、摄像部、多个光源、手柄以及显示装置,摄像部固定设置于插入管的插入端,多个光源对称设置于插入管的插入端,手柄固定设置于插入管的非插入端,摄像部以可拆卸的方式与手柄相连接,显示装置与摄像部电连接,插入管内还套设有内管,内管的出口设置于插入管的插入端的端面上,内管的入口设置于手柄上;插入管内还设有水管,水管的出水口设置于插入管的插入端面上,水管的入水口设置于手柄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宫腔镜可以在可视的环境下,当发现宫内出血或存在有病变组织等情况后,利用合适的器械对患者直接进行治疗,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宫腔镜。
背景技术
宫腔镜主要用于子宫腔内检查和治疗的一种光源内窥镜,它利用镜体的前部进入宫腔,以直观、准确成为妇科出血性疾病和宫内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对患者子宫进行检查时,通常需要先将宫腔镜从患者体内伸入,进入子宫内,对患者进行观察,当发现病灶后,将宫腔镜取出对患者进行治疗,或是将宫腔镜保留在患者体内,向患者体内同时再伸入治疗器械,对患者进行治疗。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CN103845032公开了一种电子宫腔镜,包括宫腔镜体及宫腔扩张组件,宫腔扩张组件包括膨胀囊及套管,套管套设在伸入杆上,并对应于该套管的尾端设有与手柄上的固定件相适配的勾部,膨胀囊对应摄像部的位置设置在套管的首端,
并能将该摄像部罩住,套管的管壁上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导孔,该导孔的首端与膨胀囊相连通,尾端向外侧弯折形成接口;该宫腔镜在宫腔镜体上设有宫腔扩张组件,在观察子宫内的情况时,可以通过该宫腔扩张组件对子宫进行扩张动作,以获得较大的观察范围,但是,该种电子宫腔镜仍采用人工目测的方式,利用肉眼直接对患者子宫内环境进行检查,虽然将患者的宫腔进行扩张,但仍有一些视觉死角无法直接观察到,容易发生误诊,漏诊。
如上述专利所公开的电子宫腔镜为例在现有技术中,宫腔镜的操作部件多设置于插入管上,或是操作手柄的结构较为复杂,体积大、质量重,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较为不便。
此外,由于现有技术中,宫腔镜的生产成本较高,因此需要多次反复使用,除每次使用前均需要进行消毒,使用较为繁琐外,患者间交叉感染的几率也非常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宫腔镜,包括插入管、摄像部、多个光源、手柄以及显示装置,摄像部固定设置于插入管的插入端,多个光源对称设置于插入管的插入端,手柄固定设置于插入管的非插入端,显示装置以可拆卸的方式与手柄相连接,显示装置与摄像部电连接,插入管内还套设有内管,内管的出口设置于插入管的插入端的端面上,内管的入口设置于手柄上;插入管内还设有水管,水管的出水口设置于插入管的插入端面上,水管的入水口设置于手柄上。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宫腔镜可以在可视的环境下,当发现宫内出血等情况后,利用合适的器械对患者直接进行治疗,安全可靠。
进一步地,内管为直管,内管的入口正对内管的出口。
优选地,显示装置上固定设有与手柄相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可与手柄相连接或相分离。
进一步地,光源为两个,且两个光源对称设置于摄像部的两侧。
优选地,光源设置于插入管的外周壁上。
进一步地,光源为LED光源。
优选地,内管内可拆卸地设置有可从插入管的插入端伸出插入管外或缩进插入管内的电极刀,电极刀与控制装置相连接,控制装置可控制电极刀从插入管的插入端伸出或缩进插入管内,且当电极刀伸出时,控制装置可以控制电极刀启动或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安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安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34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