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隔声单元以及运用该吸隔声单元的绿化声屏障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3881.9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3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毛志刚;钱伟鑫;郑双金;沈加曙 | 申请(专利权)人: | 正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8/02 | 分类号: | E01F8/02 |
代理公司: | 成都泰合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31 | 代理人: | 孙恩源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隔声 单元 以及 运用 绿化 屏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屏障领域,尤其涉及具有吸隔声功能的绿化声屏障。
背景技术
近年城市高速发展,路网也随之快速发展起来,而公路、铁路的车辆行驶噪声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为了降低噪声,往往会在公路、铁路旁设置声屏障,缓减扰民问题。目前的声屏障一般采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造,外观单一、色彩呆板,其千篇一律的结构容易引起驾驶人员的视觉疲劳,甚至引起交通事故,同时单调的颜色与千篇一律的结构也影响了城市的美观。
因此有了景观声屏障(也称绿化声屏障)的诞生,而目前有些景观声屏障受其结构的影响,往往不具备吸声功能,因此在具有绿化功能的同时不能兼具降噪功能。噪声控制效果欠佳,最终直接导致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得不到保障。
据研究,在声屏障的设计中,同时满足绿化要求和吸声功能存在许多难处。现有的景观声屏障一般采用在挤出型隔声板的基础上,挂上种有花草的普通塑料种植盆而形成的,这种结构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没有吸声功能,且声屏障的降噪作用还被大大削弱;(2)采用的塑料种植盆不透气、不渗水,植物不易成活或生长不良;(3)塑料种植盆易老化,使用寿命欠佳;(4)挤出型个隔声板存在变形严重以及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隔声单元以及运用该吸隔声单元的绿化声屏障,以使得绿化声屏障在满足绿化要求的同时,还能保证有良好的吸声性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隔声单元,包括吸声单元和隔声板,所述的吸声单元与隔声板围合形成用于种植植物的腔体;其中,吸声单元布置在靠近声源的一侧,隔声板布置在背离声源的一侧;所述的吸声单元由微粒吸声板制成。
所述的微粒吸声板以覆膜颗粒结合成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覆膜颗粒包括骨架颗粒;所述的吸声单元在高度方向上有分层,各分层的区别在于所述骨架颗粒的粒度不同,其中越下层的骨架颗粒的粒度越小。
进一步的,所述吸声单元在高度方向上的分层为两层,上层的骨架颗粒的粒度为 0.25-0.425mm,下层的骨架颗粒的粒度为0.1-0.15mm。
作为另一优选方案,所述的覆膜颗粒包括骨架颗粒;为了增强绿化效果,并且使吸隔声单元的绿化具有层次感,所述吸声单元包括上下重叠布置的上吸声体和下吸声体,上、下吸声体均为一侧开口的围板形状,上、下吸声体分别与隔声板围合形成所述腔体的上腔和下腔,下腔的厚度D2大于上腔的厚度D1;其中,下吸声体根据骨架颗粒的粒度在高度方向上分为两层,上层的骨架颗粒的粒度大于下层的骨架颗粒的粒度。
进一步的,所述上吸声体的骨架颗粒的粒度为0.25-0.425mm;所述下吸声体中,上层的骨架颗粒的粒度为0.25-0.425mm,下层的骨架颗粒的粒度为0.1-0.15mm。
进一步的,所述上、下吸声体均为V形围板形状,所述下腔的厚度D2为130-170mm,上腔的厚度D1为40-60mm。
上述中,所述的上腔和下腔均可种植植物,从而可在每个阶梯层形成双层植物,相较前一优选方案,增强了绿化效果,且绿化具有层次感;另外,上腔和下腔一方面作为植物种植腔存在,填土后便可种植花草,另一方面在未填土的区域还可作为吸声共振腔存在,具有共振吸声功能。需说明的是,上述的厚度D1和厚度D2是指:上腔或下腔最前端(靠近声源端) 到最后端(远离声源端)的距离;D2大于D1的目的在于:使上、下吸声体有错位,以便在上、下腔中分别种植植物。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吸隔声绿化声屏障,包括吸隔声系统,该吸隔声系统由多层吸隔声单元组按阶梯型排布形成,每层吸隔声单元组由多个上述另一优选方案或其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的吸隔声单元并排组合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隔声板为L形,L形的底面及侧面与下吸声体围合形成所述的下腔,L 形的侧面与上吸声体围合形成所述的上腔。
进一步的,在同一层的吸隔声单元组中,各吸隔声单元共用同一隔声板,即该隔声板与各个吸隔声单元的上、下吸声体分别围合形成多个所述的上腔和下腔。
进一步的,所述的隔声板由金属、混凝土或玻璃钢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隔声板的侧面和底面均设有加强筋,以提高隔声板的承载能力。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吸隔声系统的立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正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正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38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式阻尼隔声屏障
- 下一篇:一种市政工程的智能减速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