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铝壳锂离子胀气电池取气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4659.0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4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史其乐;梅东海;李涛;胡淑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8 | 分类号: | H01M10/48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5 | 代理人: | 鲍文娟,金凯 |
地址: | 23001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 胀气 电池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壳锂离子胀气电池取气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因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无记忆效应、自放电率小、对环境友好等优异性能得到了迅猛发展。中国锂电产业持续高速增长,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于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锂离子电池在进行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气体,主要是因为电解质溶剂的分解。尽管常用的电解质中烷基碳酸酯溶剂的氧化电势较高(在4.5-5V之间),但在较高电势下仍会被氧化产生包括CO、CO2以及含有酯键、羟基以及醛基的有机物。同时在低电势下,会在负极的表面发生分解从而产生烯烃气体。除了电解质溶剂的分解,还存在电解质中的锂盐的产气问题:如最常用的LiPF6,分解温度只有80-85℃。Li 盐的分解不仅影响其本身的稳定性,同时其分解产生的HF与PF5 与SEI膜中的Li2CO3、烷基碳酸锂和烷氧基碳酸锂反应,产生气体。产生的气体会引起极片膨胀以及增加电池内阻,从而对电池的循环性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气体产生的量越多,电池的循环性能就越差,容量快速衰减。因此对锂离子电池胀气成分分析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监测胀气电池气体组分及含量,能够更好地指导研究者们对电池材料以及电池设计进行优化和改进。
通过对铝壳锂离子胀气电池取气测试装置检测电池内部产气,可以分析胀气电池内部电化学反应机理,亦可研究不同电池设计、生产工艺、电极及电解液种类、存储方式、使用环境和充放电制度等条件下电池内部产气的作用机理,以便得出对于不同条件下产气的抑制处理手段。因此,提供一种胀气电池取气测试装置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壳锂离子胀气电池取气测试装置,该测试装置能够快速分析铝壳锂离子胀气气体成份及含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用于夹持胀气电池的夹具、用于导出胀气气体的取气针、用于驱动取气针进入胀气电池的步进电机、与取气针相连的真空泵及气体收集袋、与气体收集袋相连的气相色谱仪,所述的取气针为不锈钢材质的空心管体,取气针的头部设有便于刺穿胀气电池的尖部,所述取气针的尾部为与步进电机相连的实心结构。
所述的取气针上套设有橡胶或硅胶材质制成的O型密封套,该O型密封套的内径与取气针的外径相等,所述的O型密封套靠近取气针的头部设置,O型密封套在取气针刺穿胀气电池时与胀气电池之间形成密封。
所述取气针的外径为2~8mm,所述取气针的内径为0.5~2mm。
所述的气体收集袋通过第一导管与取气针相连,所述的第一导管上旁通有与真空泵相连的第二导管,所述的第一导管上设有第一气密阀,所述的第二导管上设有第二气密阀。
所述的第一导管及第二导管由橡胶或硅胶材质制成,所述的第一气密阀与第二气密阀由聚丙烯材质制成。
所述的夹具及步进电机均固定在底座上,且步进电机垂直于夹具设置,所述的底座及夹具由金属材料焊接而成,且夹具上设有调节螺丝。
所述的气相色谱仪配置有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检测器。
所述的真空泵为油泵。
所述的气体收集袋为多层铝箔复合膜材质。
所述的夹具、取气针、步进电机、真空泵、气体收集袋、底座、胀气电池均置于手套箱内,所述的手套箱内充满惰性气体。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取气针在步进电机的控制下对胀气电池进行穿刺取气,胀气电池内部的气体通过第一导管、第一气密阀、气体收集袋后进入气相色谱仪进行气体成分及含量分析。整个装置制造简单、成本低廉、结构紧凑,可剖析不同工况下的电池胀气机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铝壳锂离子胀气电池取气测试装置,包括用于夹持胀气电池10的夹具1、用于导出胀气气体的取气针2、用于驱动取气针2进入胀气电池10的步进电机3、与取气针2相连的真空泵4及气体收集袋5、与气体收集袋5相连的气相色谱仪6,取气针2为不锈钢材质的空心管体,取气针2的头部设有便于刺穿胀气电池10的尖部,取气针2的尾部为与步进电机3相连的实心结构。
进一步的,取气针2上套设有橡胶或硅胶材质制成的O型密封套7,该O型密封套7的内径与取气针2的外径相等,O型密封套7靠近取气针2的头部设置,O型密封套7在取气针2刺穿胀气电池10时与胀气电池10之间形成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46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截止阀
- 下一篇:一种新结构切换带管龙头